第九百八十三章 脑袋被驴踢
书迷正在阅读:被现男友的前男友看上了、只想睡哥哥(骨科 快穿)、长媳不如妻(现言公媳,禁忌,1v1,he)、绑定淫乱直播间、魅魔的自我修养、夜与裸体与女王与山姑与狗、一只初成年的Omega、绝对不可以不当海王(总攻)、甘之如饴(BDSM/骨科)、佣兵的养女们(高H)
		
		    明帝国天启年开始,为了防备后金从海路登岸,决定在山东,分离出登莱巡抚。    管辖登莱二州。    总览军事、民政、吏治和刑狱,和其他行省巡抚一样,直接向朝廷汇报。    孔有德兵变后,很快就攻破了临邑、陵县、商河、青城诸城,并且占领了登莱首府。    登莱大军,被叛军击败的消息传开了。    登州、莱州两地军民为之震撼。    顿时,整个登莱,山东等地,都陷入了一片恐慌。    各地的地主、庄园主,县城的官吏,都开始招募人手自保。    然而,叛军之强悍,岂是他们几个临时拼凑起来的乡勇可抵挡的。    加上,登莱两地,前两年,本就糟了大灾,百姓还没缓过劲来呢。    大雪封禁的山东大地,百姓开始流离失所,冻饿而死者,不计其数。    流民军开始聚集,叛军则乘热打铁,怂恿着流民大军,为他们开道。    整个山东地区,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。    在威海卫以西的近海,有一处在当时并不出名的海岛,叫刘公岛。    岛屿面积,三平方公里左右,属于威海卫所管辖。    平日里,岛上除了有捕鱼船在上面歇脚外,并没有百姓居住。    两年前,一名叫苗兴贤的商人,找到了威海卫指挥使,租下了此岛,作为垦荒之用。    租金一年五十两银子,并且一次性付完十年的租金。    这处岛屿,对于威海卫来说可有可无。    何况,他们连巡海的船都没有,租给别人种点粮食,岂不两全其美。    更何况,五百两的租金,对于收不抵支的威海卫来说,简直就是一笔巨款。    谁还能和银子过不去啊。    苗兴贤很顺利就拿到了刘公岛的租契。    他的确是在岛上种地。    招募人手,盖庄园,垦荒,干一天活,给一升小米。    威海卫附近流浪的难民不少,听说有人开荒种地,去了就给粮食,在招募点很快就聚集了几百人。    苗兴贤派人,将这些人用小船,载到刘公岛,安排在庄园外面管理。    开荒种地,盖房子,一点也不耽误。    到了第二年,岛上已经开垦出上千亩的旱地,农作物产能不高,却也能满足部分需求。    岛上的人口,一直保持着四五百人,有二百多的年轻人,成为了苗兴贤庄园的长工。    他们稳定下来后开始让人到家乡寻找亲人。    有不少人,将亲人都接来了。    不久后,刘公岛已经成了难民们的避风港。    庄园主苗兴贤,有一艘大船,经常出海,回来时还会带来不少的粮食和旧衣服,棉袄等等。    衣服这些东西,都是送给这些长工们的。    苗掌柜是个大善人,他是在大明边海做大生意的。    他手下养着一支火铳队,大约五十多人,火铳打得很准呢。    队长刘志行和陆子安二人,更是铳法了得,听说,他们可以打中天上的飞鸟。    这就是长工们对苗兴贤的认识。    庄园里还流传着刘志行二人的传奇故事。    除了这些,其他的一概不知。    到了崇祯三年,苗兴贤开始在岛上大规模建造土窝子。    空气中弥漫着新土的气息。    “爷爷,您说主家为啥要建这么多土围子啊,算下来估计可以住好些人了吧。”    一个十几岁的少年,和爷爷挖完一个土围子后,已经是满头大汗。    可岛上这些长工兄弟,都有住处啊。    掰着手指头算了算,新挖的土围子,可以住下的人,是他们现在的四五倍。    少年懵懂的目光,看着老者。    老者骨瘦如柴的手,从坑里捧出一捧泥土,丢在边上,眼睛里露出一丝不悦。    “小孩子家家,问那么多干甚,主家让你干,你照办就是。”    “咱做下人的,莫要多问,兴许数主家,见你没事干,让咱多挣几升小米呢。”    没错,岛上的人都不懂为啥,可是苗兴贤却照做不误。    似乎,他那粮库里,就有吃不尽的粮食,让长工们将家中的米缸,赚得满满的,他也不心疼。    过了一段时间,让长工们更加不解了。    他开始修建港口。    是能停泊大船的港口。    长工们除了干地里的活,还有额外的小米赚回去,家里人都喂得饱饱的,一群人干劲十足。    铆足了劲,巴不得苗兴贤能多给他们派点活。    但是苗兴贤却放出话来,庄园里的长工从即日起,除了种地外,都要参加训练。    就这样,二百多青壮长工,被他一刀一枪的练了一年,成了二百多精兵。    加上原来的五十名枪手,足足有三百人。    不过,那些土围子修好后,苗兴贤也经常派人,到陆地上去,寻找一些半大孩子,女童等,送到岛上来。    凑齐了一船,就送出海去。    这些孩童都是没有家人的孤儿,苗兴贤告诉他们,去了那边,将能吃得饱,穿得暖。    聪明的,还能送上学堂。    有这么有待的条件,对于这些颠沛流离的孩童来说,简直求之不得。    就这样,每个月几百上千的往南方送。    从下半年开始,威海卫附近的流民更多了。    苗兴贤却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举动。    让陈子安上岸,到威海卫附近的流民聚集所,施粥。    卧槽~    消息传开,整个威地区都炸开了过,流民聚集地的几千难民,朝着威海卫涌来。    苗大善人呐~    威海卫指挥使,马鹏飞,站在卫城上,看着热闹的施粥现场。    不住摇了摇头。    “这位苗大善人,只怕是脑袋被驴踢了。”    “如此大的流民阵营,一天下来,少说要十几担小米,他家就是有万贯家财,也经不起如此消耗啊。”    苗兴贤给他签了一纸租约,五百两银子。    可他在岛上,开出的那些地,还招募了那么多垦荒的百姓,能不能赚回五百两都不一定。    这不是傻吗。    “大人所言极是啊,总有一些人打着善人的幌子,下官听说,这苗兴贤可不是善茬,他经常乘船出海,兴许就是个人口贩子。”    说话的是指挥佥事,冯德海。    他倒是有不同的看法。    不过,卫城外面,突然多了几千上万的流民,对于他们来说,并不是什么好事。    苗兴贤这么做,兴许还帮了他们的大忙。    睁一只眼,闭一只眼,得了。大海鱼的明末之海上雄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