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百零三章 转轮
    谢玉轩倒不是真的觉得壶盖可以当作滑轮,他想到的是滑轮的材质。    整个宋代,在历史上最有名的是什么?    除了宋词之外,还有个宋瓷。    如果说用铸铁当滑轮,那必然是个高新技术的活,但如果用瓷器呢?    那就成了南宋工匠的老本行了。    回去之后,谢玉轩与韩节夫密议,这是真正的机密,除非是在战场上使用,否则在此之前,都必须保密。    韩节夫惊讶地说:“用瓷器做滑轮?可大,你真是个天才,这样的主意也能想出来。”    复合弓最大的问题就是滑轮,如果解决了滑轮,复合弓马上就能大量生产。    如果宋国的军队,有十万张复合弓投入到一场战斗中,那杀伤力将是恐怖的。    谢玉轩说道:“另外,对于弓弦,我希望让工匠们多试几次,采用小股弓弦,编织成粗的弓弦,这样的话,拉力更强,也更耐用。”    只要能让复合弓简单可靠,能发挥出省力的作用,他不介意把自己所知道的都说出来。    韩节夫疑惑地说:“小股的弓弦,编织在一起,拉力能更强更耐用?”    谢玉轩微笑着说:“当然,这是科学。”    后世那么多大桥的拉索,不都是用这样的办法么?用细股的钢索,绑成大股的钢索,几根拉索,就能把几千上万吨的桥拉住。    韩节夫更是迷糊:“科学?”    谢玉轩说道:“你手下几千工匠,我还想弄点新奇玩意儿。”    既然韩节夫兼了御前军器所的提点,这样的关系,自然不能浪费。    比如说,他的袖箭,就可以马上升级了。    御前军器所的工匠,与临安的铁匠,手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。    另外,他还想着,要不要做几件威力更大的武器。    比如说,枪。    作为主检法医师,谢玉轩也参加过枪械训练,对枪械也有过一定的研究。    特别是机构简单,又容易生产的枪。    如果能帮宋国弄出枪,再大规模武装,那什么金国,蒙古,还用得着害怕吗?    当然,他提前发明枪,有可能把冷武器时代,直接拉到热兵器时代。    当然,以现在的生产力水平,要大规模装备枪支还不太现实。    可是,装备一支精良的部队,还是没有问题的。    韩节夫说道:“好呀,只要你想弄,把图纸搞来,随时给你造。”    谢玉轩说道:“那好,你先帮我搞个炼铁的炉子。”    利益于来自后世,他知道哪里能弄到铁矿石,也知道哪里有优质煤。    韩节夫诧异地说:“炼铁的炉子?”    他不懂,谢玉轩既然要弄新奇的玩意,要炼铁干什么?    谢玉轩说道:“我弄的东西,是铁做的,没有铁,一切无从谈起。”    韩节夫说道:“军器监有自己的炼铁炉啊。”    “现在的炼铁炉不行,必须加以改造,或者说,完全重新做一个。”    他设计的炼铁炉,是高炉,与现在他们使用的竖炉,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。    韩节夫吃惊地说:“重新做一个?”    他怎么也想不明白,谢玉轩只是个文官,既没跟工匠打过交道,也没从事过炼铁行业,怎么就知道做炼铁炉呢?    然而,当他看到谢玉轩拿过来的高炉图纸时,还是深感意外。    这个炼铁炉,与他之前见过的所有炉子完全不同。    谢玉轩说道:“这个炉子,还需要与工匠们一起探讨,有些地方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进。用这个炉子炼出来的铁,不仅产量高,而且铁质更好,硬度强,也有韧劲。”    炼铁,是一个复杂的工程,谢玉轩知道原理,结束现在的实际情况,他也只能画出粗略的图纸。    还好,御前军器所有全大宋最好的工匠,他们根据谢玉轩的意图,很快就弄出了炼铁炉。    当第一锅铁水倒到模具里时,谢玉轩很是激动。    第一根铁管,虽然很粗糙,但谢玉轩觉得,已经非常不错了。    韩节夫看到谢玉轩只关注铁管,很是不解地问:“铁不用来打制刀具,做铁管干什么呢?”    他刚才去了刀具模型那里,想等着铁匠对刀胚进行再加工。    可看到谢玉轩只对铁管如此钟情,也引起了他的好奇。    谢玉轩拿着铁管把玩一阵,轻声说道:“再好好打磨打磨就能用了,要是有个铣床,钻订什么的,就更好了。”    他蹲下身子,在沙里又翻出了其他几个小的模具。    如果后世有人看到,一定能发现,谢玉轩手里拿的,正是一把小型转轮枪的配件。    只不过,这些配件还很粗糙。    这种事,谢玉轩就不能再假手其他人。    对他来说,这可是真正的保命神器。    除了枪械配件,还需要子弹,以及火药。    黑火药在晚唐就有了,但谢玉轩要弄的是加强版黑火药。    如果可以,以后他还得把黄色炸药弄出来,作为一名法医,他有这个实力。    每天下值后,谢玉轩就会早早到家里,打磨自己心爱的转轮手枪,子弹也已经准备好了,一共三十粒。    用铜制的子弹,跟钱没什么区别。    这年头的钱,就是用铜制的,他用铜制子弹,等于直接用钱来生产。    他让韩节夫去生产的时候,搞得韩节夫很不理解。    可他再不理解,谢玉轩也不能解释。    对韩节夫来说,以后他不理解的事情,还会有很多很多。    十天之后,谢玉轩独自去了郊外,没办法,这样的测试,他不能告诉任何人    找了个没人的山谷,拿起外表还有些粗犷的手枪,一枚一枚地装入子弹,总共是六枚。    这是世界上最可靠的转轮手枪之后,六发子弹,是黄金比例。    朝着二十步外的树干,谢玉轩举头便射。    “砰!”    一声巨响,再加上手枪的后座力,以及冒出的黑烟,差点让谢玉轩怀疑,自己的枪是不是出了问题。    走近树干,看到弹头深陷进去,周围也都裂开,谢玉轩表示很满意。    退到三十步外,再次射击,威力同样惊人。    谢玉轩脸上露出了笑容,有这转轮手枪,可比袖箭要方便,而且威力更强。可大可小的南宋第一密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