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九章 独夫民贼
    这就众朝共治二年秋了。    秦源感慨。    前不久,尉亭发布两道政令,第一道,改国号为众,第二道,将去年,也就是浑朝灭亡的那一年,改为共治元年。    不管是众,还是共治,都透露出一个意思,天下是所有士绅的,不是某一个人的。    哪怕你尉亭坐拥三十二万大军,哪怕你尉亭功高盖世,也得听士绅的。    没有士绅会通过,别说发出去的政令,就是支出一点点钱都不能生效。    等于是把之前文官封驳诏书的权力给加强了。    尉亭势必不会容忍,扩军就是明证。要知道去年,尉亭的兵马只有十五万。    “来了”    山呼海啸一般的呼声传来。    秦源现在进京门户通城外,今日,要和大家一起迎接南方士绅推举出来的会首宋渔父。    宋渔父原本不叫宋渔父,早年到处发动起义,一次泄密,他逃到江边,快被官军高手追上之际,一个打鱼老汉驾着小船从芦苇荡出来,救了他一命。    宋渔父感激再生之恩,从此改名宋渔父。    秦源念头转动的时间里,宋渔父已经从马车上下来。    相貌比秦源想象中的要好一些,眉宇有着一股大部分读书人没有的神采飞扬,步子很稳,显然武功不错。    不断和上前见礼本地的士绅见礼。    宋渔父的说话内容很有意思,天下士绅是一家,大家要同仇敌忾。    不能让独夫民贼再出现。    要知道这里是尉亭的老巢。    只能说这个宋渔父很有勇气。    宋渔父的话,被士绅们一传十十传百,欢呼声更大了。    不知道尉亭看到这一幕会作何感想。    很快光芒万丈的宋渔父,来到了无名小卒秦源面前。    “宋会首,下官是左史院的记录,按例要将宋会首的言行记录在史册之中,不知何时有闲暇?”    秦源拱手道。    宋渔父本来只是当秦源是一个普通的士绅,闻言郑重起来。    “记录可先去会同馆等待,我稍后就到。”    会同馆,是专门接待官员的地方。    占地三公顷,房屋三百七十六间,在寸土寸金的京城,可谓是奢侈。    “下官告退”    秦源很干脆的转身离开。    会同馆位于东王府街,秦源骑着毛驴,没用多长时间就到了。    打听到宋渔父的住处,秦源直接在门口等着。    “嗯?”    秦源耳朵突然动了动。    这段时间,秦源有意识的在锻炼耳朵,为将来修炼顺风耳做准备。    神识探查虽然牛,但由于是主动的,很容易被人发现,不稳健,相比之下被动雷达一样的顺风耳,更适合苟道中人。    “东边潜伏了三个人,西边潜伏了五个人,北边潜伏了四个人,是监视宋渔父,还是要干别的?”    秦源顿时生出了离开这里的念头。    士绅和尉亭之间的事,他是一点也不想掺和。    现在走,好像也不行。    来了什么都不干就走了,肯定会引起有心人的疑惑。    算了,问完再走。    等了差不多半个时辰。    宋渔父到了。    还是之前一脸让人如沐春风的笑容。    “记录请进”    秦源跟了进去。    房间不小,里面的布置,比最好的客栈不相上下,毕竟是给老爷们住的,委屈谁也不能委屈了老爷们。m.    “我从南方带来的铁观音,记录请品鉴。”    宋渔父亲手泡了茶。    手艺很潮,显然不擅长此道。    想想也是,一个到处搞起义,有今天没明天的我亡命之徒,怎么可能有闲心钻研茶道。    秦源连忙起身伸出双手接过,喝了一口,没感觉和之前的茶有多大不同。    可能跟茶在他眼里就是解渴的有关系。    “宋会首,可以开始了嘛?”    秦源只想赶紧滚蛋。    在这里多耽搁一点时间,卷入不必要的麻烦之中的几率就大一分。    “嗯”    宋渔父换成了正襟危坐。    可见他对这事很重视。    “听说宋渔父这个名字,是因为一个打鱼老汉救了您?”    面对这种正常的记录对象,一般正题开始前,都是要先热身,不然会显得太突兀。    “是有这回事”宋渔父神色一黯,“前不久我回家,想要报答那位老汉,人已经故去了。”    秦源见状,没有再问。    这是最起码的尊重。    过了一阵,宋渔父露出微笑:“不好意思,记录继续”    “适才在通城,宋会首提到防范独夫民贼,宋会首准备怎么防?”    秦源进入了正题。    问的问题也很大胆。    没办法,他干的就是这个活。    要是记得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东西,根本没有存在的价值。    相比下面的,上面的人,尤其是顶层的一帮人,更想看到真话。    “很简单,权归士绅会”    宋渔父毫不犹豫的答道。    显然这个答案,早就在他脑子里了。    “一切嘛?”秦源记录的同时,问道。    “一切”    斩钉截铁,没有任何的余地。    秦源暗道胃口好大。    过段日子,尉亭铁定掀桌子。    这位宋渔父搞不好会死在京城。    自己还是离他远一点,以免血溅在身上。    “权归士绅,谁来阻止士绅成为民贼?”    秦源敢这么问,是因为经过了解得知,这个宋渔父和掌控士绅会的那帮实力雄厚的士绅其实不是一路的。    这说话吧,宋渔父、林义东一帮人是栽树的,掌控士绅会的人是摘果子的。    “荐举制”    这个名词,秦源很熟悉,其实就是察举制的别名。    这个制度说白了,就是把选官的权力交给地方官。    “我这个荐举制不同以往,是有十二亩下田或二十四两银子以上身家的读书人都可以参与荐举,我称之为举民。”    这样以来基本盘就变成小地主,富农,富裕一点的中农,小商人(近几十年浑朝读书人公开经商不在少数,前几年还有一个状元经商)了。    唰唰记下后,秦源皱眉道:“只怕反对的士绅不少吧”    反正换成秦源是士绅是绝对不会同意的。    老子有钱有势,凭什么受制于一群小地主、富农富裕一点的中农、小商人。    宋渔父笑了,下巴微微扬起:“反对的士绅多,就说明做对了”    想到什么,他收起了笑容,眼神之中带着几分忧伤:“记录见过林义东嘛?”古夏扬的我在仙侠世界长生不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