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章 多生孩子好,官府来养小
书迷正在阅读:玄德、虚拟尽头、想苟住的我又被盘点了、网游三国开局获得神级建村令、奥苏亚的战旌、黎明方舟、无限模拟人生、人类边界、踏星、走进不科学
		
		    第二个问题是什么?    是人口。    据朱七牛在梦中书房某本书里看到的分析,适当的人口数是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基础。    若是需要人多的时候人少了,那惨了,哪哪儿人都不够用。    若是需要人少的时候人多了,那更惨,易子而食可不是说说而已!    自从担任应天府府尹以来,朱七牛便在留意这类问题,他最终得出一个结论,应天府的人还是太少了!    所以重建京城时为了保证周边粮食种植,需要把大批散工留在农村,导致重建速度一到农忙时就放缓。    所以水部修水库只能慢慢来,没法大刀阔斧。    所以部分妇女才会闲得慌。    所以工部很多工程都只能挨到农闲的时候。    所以应天府衙门钱那么多,却有点花不出去。    所以……太多太多。    而可想而知,随着农部、水部的陆续推广,随着各地的陆续重建,随着大明拿下倭奴国,随着大明的铁骑瞄准更远的疆域,随着蒸汽机等机器的发明创造,随着……。    大明只会越来越缺人!    又想大把花钱,又想人口增长,怎么办呢?    不如把花钱和生孩子结合起来?    想到这个好办法后,朱七牛再次开始了大把撒钱模式。    从这天开始,应天府便实行起了生娃奖励政策以及生娃官府帮养政策。    即,户口在应天府的夫妻每生一个娃,官府一次性奖励十两银子。    在娃的长大过程中,官府还会每年发放二两银子帮助家庭养活,一直到娃长到十三岁为止。    这两条政策一出,应天府的百姓都要疯了!    要知道,那些打零工的百姓一天也才一百铜钱罢了,做够一个月,也才挣到二两多银子而已。    可现在,只要生个娃,就能得到十两银子,养到十三岁还有一共二十六两银子,合计三十六两银子,顶的上大人三年不休的苦工了!    生出来的孩子还是自己的,不是隔壁老王的,更不是朱秉文大人的。    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合适的买卖吗?    太划算了有木有!    是夜,家家户户都……动静不小。    家里男人在外面的妇人则……幽怨不已。    而聪明的人嘛,这会儿已经开始改卖小孩儿衣服,或是改做幼儿大夫和接生婆等活路了。    就……蛋糕越来越大了。    受益的人也越来越多。    有鉴于此,财部尚书周光再次下令加印宝钞,以备不时之需。    光是下政令还不算,朱七牛还破天荒的搞起了催生的口号标语,让人贴的哪哪儿都是。    ——大明地多人少,大家使劲生。    ——钱要留的少少的,娃要生的多多的,因为挣钱很容易,养儿和教育还有官府兜底。    ——你多生,我多生,看谁比谁更会生。    ——人多力量大,国强靠大家。    ——用少少的人,种出多多的粮,因为我们地多人少,人不够用。    ——小孩要多读书,致富要多种树。    ——男人,你是不是不行?    百姓们虽然认字的还是不多,可总有认字的,一来二去的,大家对这些口号标语老熟悉了,在标语的鼓励下,晚上更忙活了。    于是乎,不少男人都变虚了。    第二天,卖药的和卖肉的人都赚了不少。    不少女人则变滋润了。    第二天,卖衣服的和卖胭脂水粉的人也赚了不少。    嗯……蛋糕又做大了呢。    ……    御花园。    皇帝朱标和皇后常氏并肩走着。    后面跟着朱雄英、朱允熥、朱允炆以及其他皇子皇女。    还有朱七牛。    走着走着,皇帝也不知道是想到了啥,忽然哈哈大笑起来,止都止不住的那种。    笑着笑着,他捂住了肚子,似乎是笑得肚子疼。    笑着笑着,他开始拿拳头捶树,眼泪都掉下来了。    众人一脸的莫名其妙。    但受他感染,大家也都不由自主的跟着……笑了起来。    “哈哈哈哈。”    “哈哈哈。”    “咯咯咯。”    “嘎嘎嘎。”    “……。”    好半晌后,还是太子定力高,强行忍住了笑,上前掐了一把朱标的腰。    “父皇,你笑啥?”    疼了一下,朱标终于才不笑了,其他人这才也慢慢停了下来。    擦了擦眼泪,朱标看着朱七牛摇了摇头:“不可说,不可说啊。”    朱七牛等孩子:(⊙o⊙)…    唯有常氏似乎明白了朱标之前到底在想啥,白了他一眼,低声道:“为老不尊。”    朱标听见后:“哦?为老不尊?为谁的老?你的吗?难道今晚你想叫我爹?”    “呸,你要死啊朱标,信不信我去母后那里告状。”    “哈,你要是好意思,你就去。”    常氏:╭(╯^╰)╮    ……    是夜。    夫妻两人忙碌一阵一阵一阵……又一阵。    朱标:^_^——(⊙o⊙)…——o(╥﹏╥)o    常氏:o(* ̄︶ ̄*)o——o(* ̄︶ ̄*)o——o(* ̄︶ ̄*)o    ……    拎着皇帝御赐的两件紫色蟒袍和两把象牙雕的扇子,朱七牛晃晃悠悠出了宫。    走到毛驴面前,朱七牛跟它比了比个子,有些感慨。    “一晃这头毛驴都跟了我家七八年了,现在我再骑着它似乎有点不合时。”    张冰洋回头打量了一下,点了点头:“是有点不合适,这一两年来公子你长高了不少。”    “那你把我送回家后,就去买一匹好马吧,以后这头驴就留在家里干点轻松的活计就行。”    “是。”    翻身上驴,朱七牛慢慢悠悠走在京城宽阔又崭新的街道上,沿途所见尽是些带着笑容、脚步匆匆的百姓,两边的门店里客人也不老少,一旁介绍商品的老板和小二都笑语盈盈,估计成交量不错。    朱七牛便也跟着笑了起来,胸中生出一丝自豪。    “观星望斗惯幽居,一片神鳞渡太虚。”    “伯仲分时同绶冕,虹蜺过处尽疆舆~啊。”    伴着带风的诗句,驴儿继续往前,座上人衣衫飘飘,竹扇轻摇,怎一个潇洒了得。    沿途所过,大姑娘小媳妇儿频频侧目,暗生情愫,只恨生错时代,若是在武则天之时,高低也得给他抢回去成全好事,传唱千古。    便是这样的朱七牛,回到府里后,该……挨揍还是得挨揍。    他这边刚打发张冰洋去买马,刚一进屋呢,等在大门那里的赵兰的竹条便抽下来了,正中朱七牛的屁股。    朱七牛:(⊙o⊙)…    “娘,你干嘛?”封侯书生的大明:乡村小状元,老朱贼稀罕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