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章 朝出沙头日正红
书迷正在阅读:玄德、虚拟尽头、想苟住的我又被盘点了、网游三国开局获得神级建村令、奥苏亚的战旌、黎明方舟、无限模拟人生、人类边界、踏星、走进不科学
		
		    小胖带着朱七牛一家进入了卧云斋。    放眼一望,整个一楼排着很多书架,书架上全都摆着书。    有单本、套书、合订本。    有四书五经、佛道典籍、杂书。    有普通本、精装本、古书。    琳琅满目,看得人目不暇接。    飘荡在屋里的墨香味挥之不去,无形中将卧云斋的格调提高了好几层。    若不是有许多藏书,并且开了很长一段时间,又岂能有这样的墨香?    精于算计的赵兰和头脑灵活的朱四虎对视了一眼。    这里的书肯定不便宜!    二人下意识就想离开,换一家便宜的书店,可是一想到买书的钱还是朱七牛挣得,二人只能……忍痛割爱。    小胖多少知道些朱家的条件,小声安慰着:“姑母姑父,这里的书用纸上乘,拓印精细,没有错字,贵是贵了点,可绝对物超所值,若是买一般的书,翻几遍就烂了,到时候又得买,反而不划算。”    赵兰点点头:“小胖真是长大了,那就听你的吧。”    店小二走了过来,恭敬的笑着:“几位客官,这是要买书?可需要我帮忙推荐?”    小胖指了指朱七牛:“我们是来给我表弟买书的,有朱夫子的《论语集注》和宋大儒的《孝经新说》吗?”    小二看了看朱七牛,见他虽然穿着朴素,但干干净净,小脸肥嘟嘟的,肚子也圆滚滚的,十分可爱,不禁心生喜爱:“哟,这么小的孩子,已经开始读书了?”    朱四虎搭话道:“今年刚上的学。”    小二道:“既然这样,我可不推荐你们买论语集注和孝经新说,这也太早了点,还是买千字文、百家姓、三字经吧,实不相瞒,本店专门订了一批启蒙用的套装书,一套三本,正是千字文、百家姓和三字经,每一本的封面、纸张、字体都一模一样,无论是用来阅读学习,还是放在书架上收藏留念,都是很不错的选择。”    朱七牛憨厚一笑:“这些我早就会背会写了,用不着买,这位大哥,你就听我表哥的,直接拿论语集注和孝经新说来给我们看看。”    小二闻言,惊为天人:“你才四五岁,就能背诵并默写千字文、百家姓和三字经?”    小胖也是有些没反应过来,表弟这么厉害?    那我准备送他的那些千字文、百家姓不是送不出去了?    ‘咚咚咚。’    楼梯口走下来一个男子。    朱七牛他们下意识看了过去。    这人约莫十五六岁,身躯挺拔,皮肤白皙,鼻若悬胆,剑眉朗目,生得一副好相貌。    他身着青色长袍,腰间系着嵌玉的腰带,腰带上还吊着一块雕刻精细的白色暖玉,手拿折扇,端的是风度翩翩。    这人一开口,却直接把直观形象拉低了许多。    紧走两步到了朱七牛面前,这人扯着公鸭嗓说道:“不可能,绝对不可能!”    朱七牛不解:“什么不可能?”    “你才四五岁,怎么可能会背这么多东西,还能默写?你会写的字怕是都没超过一百吧?”    小二朝着这男子抱拳行了一礼,然后对朱七牛他们介绍起来:“这是我们卧云斋的少东家,你们好生回话。”    朱四虎、赵兰、小胖立刻肃然起敬。    这么大一个书楼,一般人家哪里开得起?这人家里得多有钱啦。    七牛对钱还没什么意识,他只知道被人质疑了,心里十分不好受:“你……你胡说,不信的话,我写给你看。”    少东家被一个小孩反驳了,倒也不恼:“好啊,那你写吧。小二,上纸笔。”    小二笑呵呵的去拿来了纸笔,朱七牛接过,洋洋洒洒便写了数百字的千字文,看的少东家、小胖、小二目瞪口呆。    他还真能写出来!    而且看这流利的架势,恐怕他真能默写出整本千字文!    至于他这一笔小楷嘛,倒也中规中矩,算不上出色,细看之下还有些大小不一。    不过考虑到他的年纪,能把小楷写成这样,也颇为难得了。    少东家展开扇子使劲扇了几下,颇有些兴奋:“天才,天才啊,本少爷四岁读书,五岁能背几十首唐诗,能写几百个字,便已经被称作天才了,没想到你比我还厉害。”    朱七牛有些小得意:“这算什么啊,我还能默写黄月英都没看过的东西呢。”    “黄月英?这是新出的大儒吗?为何我没听说过?莫非是那三国时期诸葛武侯的夫人黄月英?”少东家一脸不解,迫切想要知道答案。    直到朱四虎解释了一下,少东家这才失笑连连。    “原来是个小女娃,也罢,你就写一下她都没看过的东西吧,我倒要瞧瞧是什么。”    朱七牛‘嗯’了一声,换了张纸,提笔便写。    《临江仙》    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    是非成败转头空。    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。    白发渔樵江渚上,惯看秋月春风。    一壶浊酒喜相逢。    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    朱七牛刚写完,少东家就把纸张拿了起来,仔细的看了又看。    “好词,真是好词啊,小兄弟,你这是从哪儿看到的词句?如此好词,我之前竟然一点都没耳闻,真是罪过,罪过啊。”    朱七牛并不清楚三国演义在当今天下是否广为流传,也不清楚自己在梦里看的版本是不是所有人都没看过,就像黄月英那样,他也就没考虑那么多,直接回答:“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,我就是从三国演义上抄来的。”    看着少东家一脸的高兴与震惊,朱四虎、赵兰与荣有焉。    摸了摸朱七牛的小脑袋瓜,赵兰问道:“七牛,那你也把这首词抄给黄家小小姐了吗?”    朱七牛摇了摇头:“没有。”    “为什么没有?”    “她还小,肯定看不懂。”    顿了顿,朱七牛补充道:“因为我也看不懂,嘿嘿。”封侯书生的大明:乡村小状元,老朱贼稀罕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