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9章 举荐到大理寺
书迷正在阅读:洪荒:我能汲取造化、炮灰突然拿了大女主剧本、饕餮术士、天下无局、穿到十年后,我上综艺爆红了、饕餮女魔手、末日战帝、瓷盆成精后,我被送到蛮荒搞基建、吃瓜!影帝白月光曝光,在恋综狂宠恶毒女配、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
		
		    又在听风院呆了几日,苏念云掌握了周瑶每日的追夫进展,但是却没得到初雪、杨明婚期拟定的消息。    她不由有些着急。    难道因为她这几日没有出去,杨、初两家的婚事生变了?    可是,也没听到两家婚事不……    “公主,您别着急,想来婚礼日期需要好好测算,所以就慢了些……”    苏念云却知道是春华在安慰自己。    两家订亲,讲究三书六礼。    如今杨初两家三书早过,六礼也走到了请期这一步,没道理在日期上迟迟没了下文。    唯一的可能,就是亲事有变化。    初家地位低,不可能得罪杨家,生变的可能性不大,用一个继女换尚书家的姻亲,这是庞氏巴不得的事。    既然这变化不在初家,那问题定然出在杨家身上。    苏念云让苏大出去打听了一番之后,果然问题还真就出在杨家。    望月楼,杨明被萧长风叫上楼之后,萧长风把自己手上的两个案子委托给杨明。    一来,这两个案子悬之已久,二来,他想通过这两个案子来探查一下杨明的能力。    如果案子破不了,那他没损失。    如果案子破了,那他就发现了人才。    无论哪个结果,最后都对他有利。    果然,杨明天生就是查案的高手,短短的三天时间,竟然把那两桩疑案都给捋出了头绪。    于是,萧长风以杨明的特殊才能,把他推荐到大理寺做司直,专管评议、复审疑难杂案。    本来做人做事都十分不低调的萧长风,就一直备受朝野关注。    他破格举荐无功名在身的杨明为大理寺司直,在读书人中引起轩然大波。    读书人们站出来指责萧长风假公济私。    他们十年寒窗苦读也得不到的位置,竟然叫一个话都说不利落的傻子直接给顶替了,这口气任谁也咽不下去。    最莫名其妙受连累的,就是杨明的父亲,刑部尚书杨同甫。    他好好的上朝、管理刑部,突然之间,自己和儿子就成了众矢之的。    儿子进大理寺为官,他比所有人知道的都晚。    小萧候竟然举荐一个傻子入大理寺,这石子过于巨大,已经不能用一石激起千层浪来形容,简直是巨岩掉进了沸腾的岩浆中,让周围的人都跟着受了牵连。    皇帝赵炎坐在堂上,听着那一堆乱七八糟的弹劾文书,揉着额角问萧长风。    “小萧候,让一个连话都说不清的人去大理寺,你是怎么想的?”    话音落下,帝王的眼神顺便扫视了杨同甫一眼。    “皇上,”萧长风站出来道,“这杨明,虽然话说不清楚,但是他的观察力比常人细致千百倍,推理案件的能力,更是常人无法企及。”    “在臣向大理寺举荐杨明的时候,除了臣测试过杨明,大理寺也进行过测试。”    说完,他看向大理寺卿。    大理寺卿郑霖站了出来,“启禀皇上,这杨明的确如小萧候所说……”    他从袖中掏出几张纸,恭敬的捧着道。    “这是下官用大理寺的一桩陈年积案考验杨明的结果,这杨明的确是话少,但是句句精辟,案子已经成功告破。”    “这里面,详细记录了案情发生的经过,和杨明处理案子的经过。”    小太监把纸张在皇帝面前展开,看过之后,赵炎的目光灼灼。    “这杨明,切入案情的角度当真奇特!”    “是的皇上,小萧候正是无意间发现此人的才干,出于不想浪费贤才,才推荐给大理寺为官。”    “不错,”赵炎点点头,开始表扬萧长风,“小萧候任人唯贤,大家应该多向小萧候学习。”    尽管帝王不愿意见到萧长风,但是有利于朝政的事,赵炎当然不会不做。    随即他又看向杨同甫,“杨尚书培养了个好儿子,想来定然是在府中都兢兢业业办理案件,所以才让你那儿子耳濡目染了……”    “皇上,您过奖了!”嘴上谦虚着,实际杨同甫已经被夸的飘飘然。    他没想到,儿子竟然有一天能直接去大理寺。    从前,别人都笑他生了个傻儿子,现在大家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大智若愚吧!    今日,他扬眉吐气。    下朝之后,他想去好好向小萧候道谢,不料在其他官员围上来拍马屁之前,瑞王先把拉走了。    杨同甫与瑞王一向私交不错,两人坐到安静的茶室之后,他问道,“瑞王,突然拉我来喝茶是为何?”    今日,应该是他回家报喜的日子,这时候拉他出来喝茶,不合适吧?    谁知瑞王上来就突兀的问道,“杨尚书,你那儿子也到了适婚年龄吧?”    “咦,为什么突然这么问?”杨同甫好像有一些明白了。    果然,瑞王接下来道,“我府中那个小丫头,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,我想与你亲上加亲,不知你意下如何?”    “瑞王,实不相瞒,这话你要早说,我早与你家结亲了,但是现在晚了。”    杨同甫有些无奈的道,“我那儿子刚刚定亲没几天。”    “我知道,是和工部郎中家的大女儿定的婚事,是也不是?”    “瑞王既然都知道了,又何必多此一问?”杨同甫不解。    “我的意思,你们不是还没和初家定婚期吗,不如退了婚,娶我那小女儿?”    “啊?”杨同甫愣住了。    喜忧参半的他,回家把儿子要去大理寺的事说与妻子听。    听到这个好消息,江氏笑颜如花,就张罗着府中要大摆宴席大肆庆祝一番。    等下人都喜悦的忙碌起来,江氏看着丈夫心中充满感激。    “这么多年,明儿这样,让老爷跟着我们母子受苦了……”    朝中人对老爷的嘲笑,她不是不知道。    她生明儿的时候伤了身子,有心给丈夫纳几房小妾,让她们来给丈夫孕育子女,这些,都被丈夫拒绝了。    她和丈夫自小一起长大,青梅竹马,面对丈夫对自己和儿子的不离不弃,江氏一颗心永远充满感激。    一想二人这些年的不容易,她紧紧依偎在丈夫怀里,总算,儿子有了出息,他们熬出头了。    她不由感慨,“这说起来,都是初雪给咱们家带来的福运。”    “自咱们儿子定下亲事,家中就什么事都顺遂了起来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