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小说 - 历史小说 - 重生:回到1991年当首富在线阅读 - 重生:回到1991年当首富 第1215节

重生:回到1991年当首富 第1215节

    实在是因为米国这个地方高昂的生活费用,远远超过了大家留学之前的预期。

    这种情况下,陈江海要是能伸出援手的话,那是最好不过的了。

    听到陈江海的这个要求,史密斯很快就明白了过来。

    成立这个基金,陈江海就是想帮一下自己这些在海外求学的同胞。

    既然是陈江海的要求,那肯定就要办好了。

    联想到陈江海在国内做的那些慈善事业,史密斯觉得陈江海真的是一个热心肠的人。

    能够跟着这样的人做事,他也是很有安全感的。

    试想一下,一个人对待陌生人都能如此热忱,那对于自己人肯定就更没得说。

    黄玉成他们听了,一脸的惊愕,一时间也顾不得享受面前的美味大餐了。

    他们怎么也没想到,今天会发生这么多的事。

    先是在迪士尼乐园遭遇了那样的困境,让他们束手无策,差点受辱。

    然后陈江海出现,轻松解决了此事,并在他的朋友邀请之下,进入了顶级酒店享用一顿丰盛的法国大餐。

    现在偶像当着他们的面,还要成立一个帮助留学生的基金,解决他们最迫切的生活问题。

    这对于他们来说,今天实在是太过于梦幻了。

    基金要是真的成立的话,他们是不是也能享受到好处?

    “陈,不知道你想每年拿多少钱出来?”史密斯直接问道。

    既然要办的话,肯定得有个数。

    史密斯现在多少有点好奇,他感觉陈江海会说个让他惊讶的数字出来。

    关于这一点,倒不是史密斯想多了。

    只是陈江海之前在国内做慈善的时候,花钱实在是太多了。

    每次听到这些新闻,史密斯忍不住赞叹的同时又摇头不已。

    慈善确实要做,可也没必要花这么多钱吧?

    在史密斯看来,这付出跟收获,根本就无法成正比。

    只能说史密斯是以一个商人的角度,来看待这件事。

    这几乎也是所有米国商人的共识。

    米国那些商人之所以愿意投身于慈善事业,建立各种各样的慈善基金,实际上并不是说他们真想不遗余力的做慈善。

    最主要的,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合理规避税务。

    这一点就连大名鼎鼎的世界首富比尔盖也不例外。

    反观陈江海的话,他是以一个华夏人的身份和思维,来做这件事。

    华夏有句老话,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。

    陈江海现在已经赚到了几辈子都用不完的钱,当然要把这些金钱利用起来,做一些有意义的事。

    不然的话,这些钱就是一个数字而已。

    陈江海沉吟片刻,然后举起一个手指道:“先每年一千万吧!”

    听到这个数字,史密斯大大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一千万华夏币的话,确实不算多。

    哪知道陈江海后面又补了一句:“一千万美刀!”

    听到这个数字,黄玉成他们忍不住发出了惊呼。

    每年一千万美刀!

    这得帮助多少留学生呀!

    第1362章 真是太有魅力了

    要知道,他们这些留学生除开学费的话,一年下来的花销并不是很多。

    大概就是几万华夏币的样子。

    花销低的原因也很简单,那就是他们半工半读,而且对日常的消费也非常的仔细,都在尽可能的省钱。

    像今天来迪斯尼乐园,也是计划了很久,而且还是苏倩主动提议才来的。

    一旦有这个基金存在的话,陈江海起码能帮到上千个留学生。

    这对于整个米国的华夏留学生而言,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。

    毕竟现在是九十年代,能够出来留学的人,远没有后世那么多。

    黄玉成忍不住问道:“陈总,您说的都是真的吗?”

    “怎么,你们当我开玩笑吧。”陈江海扬眉道。

    黄玉成赶紧摆了摆手道:“陈总,我们不是不相信您,只是太激动了!这对于咱们这些华夏留学生来说,绝对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。”

    史密斯此时嘴巴张的大大的。

    他还是小瞧了陈江海做慈善的力度了。

    现在陈江海当着这么多人把话说出来了,史密斯原本还想劝说一下的心思也没了。

    “陈,我会找个基金经理来办的,你就放心吧!”史密斯赶紧表明了态度。

    陈江海则笑道:“不用这么麻烦,这里不是有现成的人选吗?”

    听到陈江海这样说,史密斯愣了一下,最后才反应过来。

    “陈,你的意思是让他们来管理?”

    史密斯指着朱茵茵他们,微微有些诧异的问道。

    陈江海点了点头,笑着反问道:“怎么?你觉得不行?”

    这个时候,史密斯自然不敢说不行。

    “陈,你是老板,我听你的,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!”史密斯赶紧同意下来。

    其实陈江海这样做,是想给朱茵茵一个锻炼的机会。

    他清楚朱茵茵能力是有,学习也很刻苦,可她缺乏经验。

    陈江海相信有了这个基金,能够朱茵茵带来很多的好处。

    不是钱财上的,而是经验上的。

    同时通过这个基金,朱茵茵也能收获大量的人脉关系。

    另外还有一方面的考虑,就是这些华夏留学生之中,会有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,最终选择留在了米国。

    人各有志,这当然无可厚非。

    不过陈江海还是想要争取一下那些有意愿回国,为华夏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的学子,并为他们提供各种条件。

    一旦这个模式可以,会从米国延伸到整个欧洲国家。

    听到陈江海这样说,黄玉成他们十分的激动,同时也对陈江海这个偶像更加的崇拜起来。

    其他人听陈江海这么一说,一个个都是兴奋无比。

    对他们这些一直捉襟见肘的华夏留学生而言,能够享受到这笔基金的好处,固然是令人兴奋的。

    很多时候,勤工俭学会花费他们大量的精力,没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。

    原本他们可以将学业做得更好,可终究败给了生活,只能做出不得已的妥协。

    米国大学讲究的是宽进严出,想要拿到毕业证,必须付出相当的努力。

    有很多人就是因为打工耽误了学业,没有修够学分,不得不延迟毕业。

    现在有了陈江海提供的这笔助学基金,他们总算可以大大的松一口气。

    但如果仔细想一下,其实还有比享受基金本身更大的好处。

    能够得到锻炼还在其次。

    更为重要的,他们能够通过这个基金因此认识很多人。

    这个年代能来国外留学的,哪个不是人中翘楚?

    尤其是在米国这片土地上,能够在这里留学的,绝对称得上精英中的精英。

    他们所在的佛罗里达州立大学,在全米公立大学之中虽然能够排进前十甚至前五,被称为公立常春藤,算是公立院校当中的顶尖。

    但实际上,比起哈佛耶鲁或者麻省理工之类的世界顶级名校,还是有一定的差距。

    有了这样一笔资金,他们自然能够跟这些学校的华夏留学生建立起联系并打好关系。

    这里面的好处自不待言。

    众人很开心,对于这项基金的成立充满了期待,可朱茵茵却是面无表情,好像一切都与她无关。

    陈江海自然是注意到了这个细节,不过他还是不动声色的对朱茵茵和苏倩说道:“茵茵,苏倩,你们愿意做这个基金的正副主席吗?”

    苏倩此时整个人都懵了。

    她刚才听到了什么?

    海哥要把这个基金交给自己二人?

    苏倩没有想到会从天而降这么大一个惊喜,眼睛瞪得老大,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

    当然,短暂的惊喜之后,苏倩就满口答应下来,并且连声感谢。

    她当然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。

    这其中的各种好处,同样是她可以想象到的。

    这一刻,她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幸运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