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4节
    现在转仪钟的动力主要靠马达带动,速度由天文钟或无线电振荡器来控制。    而早期的转仪钟,其动力则来自链条式的重锤或发条,旋转速度靠离心调速器来控制。    代表老苏人生巅峰的水运仪象台,便是利用的后者原理。    先前在设计望远镜布局的时候,徐云在水运仪象台的基础上对转仪钟进行了简单改造。    先是调整了力矩,又在筒身内部打了个环绕式的通道。    使其成为了一个附着型的装置。    随后徐云弯下身子,右手深入筒中开始摸索了起来。    几秒钟后。    他在筒壁大约30厘米的位置,摸到了三个凸起的小盘子。    徐云微微一扭,一个铁盘便被拆卸了下来。    接着他随意从地面上捡起一根狗尾巴草,将其顺着某个空隙插入其中。    同时调整扭矩,通过刻度精确的扩大到了二十倍速。    很快。    在内部发条的作用下,狗尾巴草跟着载台转动了起来。    “一……二……三……”    徐云很认真的看了几分钟,心中暗自记着数。    几分钟后。    他的脸上扬起了一丝满意的神色。    这套转仪设备的精度非常完美,至少负担起这次的观测任务完全绰绰有余。    如此一来……    只要让家里的那头驴多蓄几个转盘就行了。    接着他重新将铁盘装了回去,开始检测起了剩下的寻星镜和导星镜。    了解天文望远镜的朋友应该都知道。    由于天文望远镜主镜的视场一般都比较小,所以要直接在主镜中寻找到观测目标,往往会非常困难——因为在目标附近常常找不到任何可以参照对比的其他天体。    后世为了能解决这个问题,迅速地搜寻到待观测的天体。    天文学家们便在主镜旁附设了一个低倍率、大视场的小型望远镜。    它就是寻星镜。    寻星镜一股都采用折射式的望远镜,它的光轴与主镜光轴平行。    口径一般在50~100mm左右,视场在30°~50°左右,放大率在7~20倍。    焦平面处装还有供定标用的分划板,可以用刻度尺来改造。    观测时。    只要先用寻星镜找到待观测的天体,将该天体调到寻星镜的视场中心。    由于光轴平行的缘故,天体便也会同步出现在主镜视场中了。    另外。    主镜在进行较长时间的观测时。    为了及时纠正跟踪中的误差,观察者也会在主镜旁设置一个起监视作用的望远镜。    它就是导星镜。    导星镜的口径、焦距与放大倍数均要比寻星镜大,视场要比寻星镜小。    当观测目标偏离主镜中心时,导星镜中就能反映出这个情况,可以及时将它调回视场中心。    不过后世的奸商很多,有些普及型天文望远镜只有寻星镜与导星镜之中的一个,极大的影响了初学者的观测体验。    视线在回归现实。    只见徐云来到寻星镜头部,通过随身携带的智齿测量了两个镜面的光轴。    “17.4厘米。”    接着又来到尾部,继续进行测算。    “也是17.4厘米。”    然后是导星镜。    “头部12.1厘米。”    “尾部同样是12.1厘米。”    “完全一致,平行。”    检验完毕后。    徐云站起身,拍了拍手上的灰尘,朝着齐格飞竖起了一根大拇指:    “齐师傅,筒身没问题,不知镜面现在什么情况了?”    眼见筒身通过了徐云的检测,齐格飞肩膀微微一松,回道:    “镜面目前还在磨制中,毕竟不像筒身,镜面乃是由小老一人完成。    因此要相对慢点,以眼下的进度来看,恐怕还要一周左右……”    徐云沉默片刻,计算了一下大致的时间,道:    “齐师傅,你莫要紧张,千万不要为了追求时间而忽略质量。    一周不够就十天,十天再不够就两周,两周不够就一个月。    老爷那儿对工期要求不高,一切以精度论,慢工出细活嘛。”    随后他又想到了什么,看了眼一旁眼巴巴盯着自己的小李,又问道:    “对了,齐师傅,不知李姑娘的显微镜……”    齐格飞闻言,立马朝边上的某间屋子一指:    “显微镜倒是制好了,就在那间工房里,推门便可入内。”    徐云又看了他一眼,确认道:    “齐师傅,显微镜是按照我之前交给你的图纸制成的吧?”    齐格飞重重一点头:    “没错,与公子交代的尽皆一致,无有丝毫偏差。”    徐云点点头,沉吟片刻,对齐格飞和小李道:    “齐师傅,李姑娘,我先进去检查一番。”    徐云作为最了解显微镜的人,提出的要求完全没有任何问题,合情合理。    哪怕是小李也没多言,目送着徐云进入了屋内。    过了一刻钟。    嘎吱——    屋子的门再次被打开。    徐云提着一个箱子走了出来。    只见他朝小李扬了扬箱子,笑道:    “李姑娘,显微镜精度无误,只是箱子估摸着略有些重。    我且替你拿着,待会将它交给马夫,你到家后再自行查看,如何?”    小李眼中闪过一丝激动,飞快的点着头:    “如此甚好,那便多谢了。”    徐云见说便将箱子放下,朝齐格飞拱了拱手:    “齐师傅,府中还有些事儿,眼下各个环节既无问题,那小子便先行告辞了,剩下的透镜还请齐师傅多多上心为是。”    齐格飞连忙回礼:    “王公子放心,此事小老谨记在心,必然不会出错。”    随后他陪着徐云二人沿原路返回,将他们送到了门外。    徐云把箱子交给了小李的车夫,就地与小李分别。    哒哒哒——    看着逐渐远去的马车,徐云微微叹了口气:    “抱歉了,老李……”    ……    第154章 载入人类史册的时刻    十八天后。    一个宁静的夏夜。    天空中看不见乌云,满天星斗尽着自己的力量,把点点滴滴的光芒融汇在一起。    虽然不如太阳那么辉煌,也不如月亮那样清澈,但它们依旧梦幻般的把星光也洒到了人间。    点点星光交相辉映,将大地变成了一个奇异的世界,诱发着人们探索的欲望。    跟眼前的漫漫星空相比,人类简直小到可悲,犹如尘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