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7节
    你在某宝上花几百块钱,都能买到一台还不错的辉光钟——不过下单之前得先看清楚是辉光还是拟辉光,有条件的买一台其实还挺有意思的。    总而言之。    和2022年比起。    法拉第他们这次准备的实验设备,无疑堪称极其简易。    但另一方面。    简易,却不等于寒酸。    很多时候。    历史就是在这种后世所谓‘狗都看不上’的条件中迎来了某个关键节点,从而揭开了全新的篇章。    视线再回归现实。    一切都准备完毕后。    法拉第戴上手套,带着徐云等人来到设备边上,准备开始……    抽水银。    魔改版的盖斯勒管……或者说消炎管的抽气出口被设置在了试管的中部,大致模样就是开了个小口,然后用软管连接着外部。    操作过程就是利用外部的压力阀门,将管内的水银给抽取出来。    水银一旦全部被抽离,加上外部继电器中衔铁的磁路闭合,便可以做到十万分之一的真空度。(有读者留言问有没有相关书籍,这里推荐两本,杨津基老师的《气体放电》,还有严璋先生的《高电压绝缘技术》)    随后法拉第朝基尔霍夫做了个手势,基尔霍夫见状便快步来到桌子的另一侧。    然后……    握住一根半米多长的把手,跟摇撸似的哼哧哼哧的操弄了起来。    没错。    这种苦力式的操作,便是1850年抽取真空最有效的方法。    没办法。    时代所限。    后世抽取真空的方式有多,例如机械泵啊,分子泵啊,离子泵啊等等。    像比较好的离子泵,可以达到10^-12mbar左右的真空度。    但1850年的设备却做不到后世那般全机械化,在1870年之前,抽取真空的方式只有两种:    往复真空泵或者油封式旋转真空泵。    前者的原理是利用泵腔内活塞做往复运动,通过人力引动泵腔将气体吸入、压缩并排出。    因此又称为活塞式真空泵。    油封式旋转真空泵则是利用油类密封各运动部件之间的间隙,减少有害空间的一种旋转变容真空泵。    相对而言,后者的效率要高一些。    不过油封式旋转真空泵需要用到气镇装置,准备和操作环节都比较繁复,因此法拉第这次还是选择了往复真空泵。    “嘿咻,嘿咻!”    看着跟钳工扭螺丝一般转动把手的基尔霍夫,徐云忽然想到了老苏副本中的驴兄……    话说回来。    等到自己回归现实,那头从五洲山买回来的母驴也差不多该送到学校了。    到时候能压榨……咳咳,使用的劳力,就又多了一头。    真好啊……    就这样。    大概过了五分钟左右。    基尔霍夫停下手中的动作,一边喘气一边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,对法拉第道:    “教授,水银都抽出来了,稳压计始终显示正常。”    法拉第点点头,说道:    “辛苦你了,古斯塔夫。”    接着他示意黎曼去将窗帘放下,将光线尽数遮蔽。    他自己则走到了桌子的左侧,摸索片刻,按下了某个电源开关。    很快。    随着电源的开启,外部线圈开始放电,放电管两极的电压开始增大,管内出现了电动势。    而在肉眼无法看到的微观世界。    无数从阴极发射出来的电子,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阳极运动。    它们在间隙的中间遭遇残留的空气分子阻隔,经过一系列碰撞产生了大量新的电子和正负离子。    由于电子运动的速度很快,因此电子大量集中在前进方向的前部。    而正离子则留在后部,并在管内形成了电子和正离子构成的集合体——这种集合体在后世有个名字,叫做电子崩。    与此同时。    也有大量的离子发生了其他变化:    它们在管中复合为了正常气体原子。    上辈子是离子的同学应该知道。    所谓离子复合,其实就是指电子返回正离子的过程。    当电子返回原子时。    会把它携带的能量以光的形式发射出来。    随着电子崩向阳极移动,其中的电子和正离子越来越多。    这一方面改变了放电间隙中的电场分布,同时又使得崩头崩尾中的电荷削弱了电子崩内部的电场,使其复合作用增强。    电子与正离子的复合会产生大量的光子,而光子作用在后部的气体上,使得这些气体出现电场电离。    接着又产生第二个电子崩、第三个电子崩。    每个电子崩的头部和尾部分别向阳极和阴极发展,最后连成一片。    直到……    piu——    随着一声细微的声音。    一条完整的电离气体通道形成了,管内的气体间隙被击穿。    另外别忘了。    法拉第此前在管中填充的可是水银,一种非常容易挥发的物质。    虽然它们在肉眼角度已经被全部抽取了出来,但基尔霍夫毕竟不是魂殿长老,因此有部分水银还是残留在了管壁上。    在电压的刺激之下,它们很快形成了水银蒸汽。    于是……    一道蓝白色的光出现了在了管内,令人不自觉就想到了mio的蓝白碗。    这是独属于水银的光线特效,如果换做钠则会出现黄白色。    见此情形。    法拉第不由俯下身子,凝望着棺中的这道蓝白光。    也不知是在感慨时间,还是在赞叹萧炎馆的神奇,只听这位已经接近六十岁的老者,嘴中喃喃道:    “12年了啊……”    实话实说。    比起12年前那根6%真空度的真空管,如今的这根萧炎管在成像上确实要清晰的多。    法拉第甚至不需要借助放大镜,便能看到有几块不同亮度的区间,沿着阴极到阳极依次分布。    “一……二……三……”    法拉第认真数了数,转头看向徐云,问道:    “罗峰同学,一共有六块光暗区域?”    徐云曾经说过‘肥鱼’没有做成这个实验,于是干脆利落的朝他一摊手:    “我不到啊。”    法拉第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,没有说话。    随后他将韦伯等人招呼到了身边,记录起了现象。    从观测角度来说。    辉光放电无疑算是比较有特点的气体放电现象之一。    发生时弧隙中的整个空间都在放电,并且温度不会太高,限制观察的其实就一个真空度。    真空度越高,辉光放电发生的就更容易,现象也更清楚。    十万分之一真空度的条件,哪怕往后推移个一百年,在1950年也能算过得去了。    因此法拉第等人可以一边观察,一边非常自由的做着文字记录。    “古斯塔夫,你记一下。”    “……自阴极开始,首先出现的是一块极短的暗区,肉眼轻微可见,详细观测需以放大镜协助……”    “第二块区域紧贴第一层,亮度适中,由肉眼便可观测……”    “第三块发光微弱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