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二十六章 亲家,岳父大人
书迷正在阅读:春光碎:逃跑庶女怀得可是龙胎、抢来的老婆就是香、俞为一、穿到星际开复古动物园、废柴猫猫用奶茶称霸帝国、ABO精神病疗愈院、一心捡漏,却被万人迷男主绊住了、病娇狐狸魔尊不经撩、七零家属院:我怀了糙汉三个崽、重生八零:假千金果断下乡嫁硬汉
		
		    张十三一连发了十几条嘲讽国足的微博,然后以一句“号被盗了”结束。    可这事儿显然不可能就这么结束。    他这反应,反而让整件事儿愈演愈烈。    张十三不是第一次在微博上跟人干架,但第一次反应这么“过激”。    连发十几条微博,这也太给那些国足球员面子了吧?    冯永清当初都没这待遇。    不过,他这反应,瞬间让《少林足球》火出圈了。    宣传电影么?    似乎也没这必要。    影片已经够火,何须如此宣传?    为何如此?    许多人疑惑,包括他的那些粉丝也有些不解。    有人想知道,自然就有人去追寻答桉。    张榆少不了被媒体记者围堵。    而如今张榆的行踪也没那么难寻。    直接在十三影视外堵他就是了。    不说一堵一个准,但肯定能见到人。    “张导,你为何连发十多条微博嘲讽国足,是因为国足某球员攻击《少林足球》,嘲讽你不懂踢球,你因此而不满么?”    记者开门见山的问道。    “那不是我发的。”张榆摇头说道,“我都解释了,我被盗号了。”    在场记者嘴角都忍不住抽了抽。    他们猜到张榆不会承认是嘲讽国足,更不会承认是因为国足某球员的嘲讽他在先。    可他们显然没想到,张榆竟然如此回答。    睁眼说瞎话啊!    你这是拿我们当时傻子么?    你会被盗号?    “张导,你能从一个短信就定位对方,你应该精通电脑技术,难道还会被盗号?”    有记者不甘心,提出质疑。    他也想看看张十三还能怎么解释。    真以为别人是傻子么?    “我电脑技术不错,可我很少用微博啊!”张榆说道,“何况,微博账号的安全性跟是不是我的有什么关系?我电脑技术好,所以很快就自己把账号找回来了。”    “张导,既然那些言论是别人盗号发的,你为何还保留,而不是将之删掉呢?”    又有记者提出质疑。    你这不是摆明了告诉所有人,那些微博都是你自己发的么?    被盗号后发的微博竟然不删?    你这是摆明了告诉大家:我就此地无银三百两了,怎么着吧?    “留着是给自己警醒:你电脑技术再牛,也有被盗号的风险。”张榆认真的说道,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,我需要时刻警醒自己。这次被盗的还只是微博账号,若是银行账号被盗呢?”    什他么的警醒自己啊!    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,你能别睁眼说瞎话么?    没这样警醒自己的。    “很多人的银行卡是用六位数的密码保护两位数,甚至一位数的存款。”张榆接着说道,“我的不一样啊!我的银行卡,那是用六位数的密码,保护着......哦,我都忘了我卡里有多少钱了。”    众记者:......    他们都感觉被冒犯到了。    他们之中真有用六位数的密码保护两位数存款的人。    可张十三呢?    他竟然不知道自己卡里究竟有多少钱。    肯定是多得不知道有多少。    究竟有多少?    肯定不低于九位数,甚至有十位数。    等等!    众记者反应过来。    这微博号被盗跟银行卡号被盗,貌似没什么关联啊!    我们关心的不是你号被盗,而是那些言论。    “那张导对你微博账号被盗之后发的那些微博如何看?你认同么?”    记者随即换了一种方式问道。    “那就得看具体哪一条了。”张榆说道,“我好歹曾经也是个球迷啊!”    认同么?    屁话,那些都是他自己发的。    “那你觉得国足出现是否比某岛沉没更难?”记者问道。    “你说的那个梗啊!”张榆说道,“这让我想起了南宋某位诗人的一首诗,《示儿》: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。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。”    “我想作者应该是读过这首诗,所以才创作了这么个梗。”张榆说道,“只是他可能认为自己儿子难以看到国足出线,所以让其孙子告诉他。”    《示儿》?    众记者却是一脸疑惑。    有这样一首诗么?    按理说这样一首好诗,怎么也应该听过啊!    众记者彼此对望一眼,显然从其他人神色之中找到了答桉。    这诗真是南宋某位诗人的作品?    不会是张十三自己写的吧!    不然,为何是某位诗人,而不是直接道出其名呢?    而众记者反映过来,还想问的时候,张十三已经离去了。    众记者懊恼,却也无可奈何。    不过,此次之行,也不算毫无收获。    想想其实张十三已经给出了解释。    他曾经是个球迷!    那么他反应强烈一些,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。    毕竟,比他的反应强烈的球迷多了去了。    终究还是国足让人失望了。    而张榆那首诗也随即火了。    对!    一些媒体猜测那诗不是什么南宋某诗人写的,而是出至张十三之手。    因为他们没有查到这首诗。    甚至还有媒体记者专门请教了古诗词协会的教授。    他们都不知晓有这样一首诗,不是张十三自己写的才怪。    而且,这样一首质量的诗,不可能无名。    这首诗火了之后,“家祭无忘告乃翁”的梗又在网络上流行了起来。    国足被骂惨了。    《少林足球》的票房却也火爆异常。    影片蝉联半月的单日票房冠军。    半月后,有大片上映。    而这个时候,张榆那十几条微博的热度逐渐澹去。    那影片初始排片超过《少林足球》,首日票房也是不错,将《少林足球》挤下了单日票房冠军宝座。    不过,影片口碑不怎么理想。    在单日票房榜冠军位置上坐了两天,然后又被《少林足球》给挤了下去。    《少林足球》再度登上单日票房榜。    只是单日票房只有几千万了。    《少林足球》还在国内热映,不过北美上映半月后下画了。    票房也就两千多万美元。    比预期的好上一些。    好歹折算成华币过亿。    不过,欧洲和亚洲等国家和地区就要好上许多了。    不少国家和地区还登上过单日票房榜榜首之位。    张榆对此已经没怎么关注了。    他这短时间连公司都没去,而是一直呆在家里。    杨若雪预产期快到了。    “想好取什么名字了么?”杨若雪笑着看向张榆。    “孩子都还没出身呢。”张榆笑着说道,“连八字都还不知道,怎么取名字啊?不能仅仅好听就行吧?”    “你还信这些?”杨若雪道。    张榆不信,杨若雪也不信。    “那不考虑八字?”张榆问道。    杨若雪怀孕,张榆与之相处更加注意。    他很清楚,怀孕的女人比平时更敏感,也更感性。    需要多让着一些。    一些玩笑也尽量少开。    “那还是等等吧!”杨若雪摇头,说道。    她不信,可她并不介意取取名字之时将八字考虑进去。    “何况男孩儿女孩儿都还不知道呢!”张榆笑着说道。    “你自己说男孩儿女孩儿都一样。”杨若雪说道。    医生不会透露婴儿性别?    这也就说说而已。    张榆和杨若雪若想知道,肯定早就能知道了。    只是没什么意义。    既然男儿女孩儿都一样,为何不等到出身的时候再知道呢?    那岂不是更有意义。    “妈什么时候过来?”杨若雪问道。    她口中的“妈”,说的是张榆母亲。    他们虽然请了专门的人照顾,但张榆母亲显然是不放心。    之前来过几次。    不过,待不住又帮不上什么忙也就回去了。    杨若雪预产期将近,她自然要来看看。    至于张榆父亲,估计得孩子出身之后才会来。    杨若雪父母等人,估计也是。    “等两天让吕显回去接人。”张榆说道。    “嗯!”    杨若雪点了点头。    张榆母亲来了没两天,杨若雪随即就住进了医院。    在医院观察了两天之后,杨若雪才有了反应。    她被推进了产房。    而张榆在外,却忽然紧张了起来。    未满四十周,却也有三十九周。    不足月,却也算不得早产。    孩子胎监一直正常,所以杨若雪选择顺产。    顺产之时痛苦,可产后却比剖腹产恢复得快。    杨若雪选择剖腹产到不是怕在腹部留下疤痕。    毕竟,如今医学发达,想要将疤痕掩盖并非难事儿。    她之所以选择顺产更多的还是因为听医生说,顺产对孩子更好。    “放心,没事儿的。”    李清芳似乎在安慰张榆。    可又像是在安慰他自己。    张榆此时悬着的心在听了自家母亲这话之后,却是悬得更厉害了。    他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。    紧张,期待,喜悦,担心......    多重情绪交杂。    尤其是杨若雪进去半小时依旧没有动静。    张榆事先了解过,顺产需要多久,这跟孕妇属于第一产程,还是第二产程有关。    哪怕张榆之前了解过,有些产妇生孩子从早上痛到晚上,孩子依旧没出来,最终坚持不住,转为剖腹产的。    站起来走了两圈,又坐下。    坐下没多久又忍不住站了起来,站了片刻又开始踱步。    李清芳时不时的看向产房,哪儿还有心思去管张榆那“坐卧不宁”的样子。    “嗯?”    张榆忽然感觉产房有动静。    不是什么婴儿啼哭之声,而是有人向门口走来。    张榆入丹劲,感知更加敏锐,但那产妇的隔音效果极好,还不至于让他听到立面的动静。    不过,门口的动静他还是能听到的。    “生了!”    张榆有些激动,有些喜悦,有些担心。    那种复杂的心情只有为人父的瞬间才会体会。    从杨若雪进入产房的瞬间,张榆头一次体会到了牵肠挂肚的期盼、等待和恐慌。    近一个小时在产房门口的徘回,已经超脱他这么多年所有感悟。    所幸,五味杂陈的思绪终已揉成幸福的面团,紧紧包裹着张榆。    此时的他,有一种迫不及待冲进去看看孩子,看看老婆的冲动。    怀胎十月,对于等待中的父母来说,是太过漫长了。    和所有的父母一样,喜悦的同时是担心,将来的孩子是不是健康?五官是不是端正?我们会是个合格的父母吗?    这一系列问题在张榆的脑海中闪过。    产房的门打开,张榆瞬间就到了门口。    对着那出来的护士,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。    “母女平安!”    那护士对于张榆的表情似乎见怪不怪,也知道他们最想听到的是什么话。    当孩子送到张榆的手中,他笨拙的抱过来的那一刻,他的内心充满着喜悦。    此时此刻,他已经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父亲了,一个身上肩负着义务和责任的父亲了。    一种全新的体验和感觉洋溢着张榆的全身。    张榆忽然感觉到了一种生命的升华。    这是对这个世界的归属,融入,紧密相联。    张榆清晰的感觉到了存在在这个世界的意义和价值。    看着自己的女儿,张榆的眼神之中包含的爱与喜欢、忙乱与牵挂。好像生命有了一种新的寄托,生活更加丰富多彩。    初为人父,张榆百感交集。    有幸福,有喜悦,有劳累,有担心,整个世界彷佛只有女儿一个人。    将女儿交给母亲,走到床边对杨若雪说道:“幸苦了!”    “嗯!”    杨若雪微笑着应了一声。    那微笑透露着不尽的幸福。    房间之中一片笑声,充满着欢乐。    他们已回到了房间。    顺产,没那么麻烦。    杨若雪稍露疲惫之意,张榆就让其休息了。    杨若雪和孩子休息了,张榆心中无尽的喜悦似乎找不到人分享。    快乐有时候就是需要分享来平复激动的心情。    随即通知老家的父亲,通知燕京的杨若雪父母家人,通知他的好有......    他甚至忍不住发微.博,把自己此时的激动的心情分享了出去。    把这消息第一时间公布了出去。    “母女平安,我有了一个新的身份:爸爸!”    张榆很简单的一句话,瞬间引发关注。    文字下边有一张配图,那是他握着女儿手的照片。    而张榆这条微博,瞬间就在网上炸开了。    虽然大家都知晓杨若雪预产期在这段时间,可具体是什么时候,谁又说得准呢?    爱阅书香    “杨若雪产女!”    “张十三为人父!”    ......    张榆和杨若雪都名气大,人气也高,而且话题性也足。    杨若雪生女,话题也超出想象。    张榆微博一出,瞬间就是几个热搜,而且直接空降话题榜榜首。    “恭喜,沙发!”    “恭喜,长大了肯定是个大美女。”    “恭喜!”    ......    张榆和杨若雪微博下面瞬间出现无数恭喜留言。    不过,忽然画风却逐渐变了。    “亲家!”    “亲家”    ......    更有甚至,直接喊张榆“岳父大人”了。    孩子才出生,就有这么多人打她的注意?    当然,玩笑成分居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