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7章
书迷正在阅读:月光落在他们疯狂的地方(NPH)、帝后成长计划、炮灰女配今日暴富了吗、我在恋综做饭爆红、京城模范夫妻互穿后、画风月、戏精社畜年代文大佬亡妻天天在演戏!、回到古代当纨绔、泛舟、鸥娘的故事(暗黑调教)
为防纰漏。 皇帝还特意将这“断子绝孙丹”拿给了江稚鱼查验。 “江侍书,你过来看看,这可是你口中所谓的‘断子绝孙丹’?” 江稚鱼见了,放在鼻下轻嗅。 不由心中感叹。 【可以呀,老皇帝越来越精明了,这东西都能自己找到!】 但面上仍旧是一派恭谨。 “回圣上,此丹正是害人之物!” 皇帝虽早有心理预期,可还是好生愤恼。 这榆妃,竟敢这般胆大妄为! 不仅给朕下断子绝孙丹,还与他人…… 若非老六妟礼尚可调教,又与他的容貌七八分相像。 那他真是…… 恨不得立刻将这母子二人打发出去。 不过…… 他也很是好奇。 若他迟迟不肯踏足椒香殿,那榆妃腹中孽胎,又该如何处理。 至于这药…… 皇帝看着江稚鱼还在摆弄的丹药,眉目渐沉。 且看六皇子表现如何,再决定该如何发落她。 皇帝命福平将丹药撤下,坐下开始批阅奏折。 连翻了几个,都在谈论锦州义仓,设立无用。 唯恐增加其他州县税收,会导致民生哀怨。 更何况,屯粮一事,有好有坏,利弊平分。 大多官员认为,锦州历年风调雨顺。 设立粮仓,实在多余。 若粮食存储过剩,反而会导致苛税繁重。 灾年未至,已然饿殍遍野。 更有甚者,举例说明。 见之倒也触目惊心。 皇帝翻阅奏折,难免心有纠结。 从他的角度来讲,他早见识过江稚鱼的能力。 对于她的心声,自然是宁可信其有,防范于未然。 可百官不解,万民不解。 也是让他难为…… 不由轻叹。 皇帝难当。 他的长吁短叹,倒叫向来大大咧咧的江稚鱼奇怪。 【狗皇帝这是怎么了?断子绝孙丹都找到了,为何还这样愁烦?】 皇帝听闻江稚鱼的心声,不由眉头一挑。 心道: 本也是这个小家伙闹起来的事端,朕也想听听,她有何高见。 “稚鱼,前几日提及过的锦州设立义仓一事,百官异议,你怎么看?” 【异议?他们凭什么异议?被饿死当地,被老鼠啃食殆尽的,又不是他们!】 皇帝不语,默默将最扎心的奏折推到江稚鱼跟前。 江稚鱼拿起来,仔细辨认—— “……南山孤寡,岁收八斗,然义仓征收公粮四斗,逼母撞柱,稚子无辜……” 江稚鱼越念,眉头越紧。 这上面写: 南山孤儿寡母,一年只能收粮八斗。 可是锦州义仓,征收公粮却要四斗。 苛政猛于虎,逼得那母亲撞柱身亡。 徒留下孩子,无辜哭泣…… 她只想着设立义仓,预防即将到来的锦州大旱。 却不知道,这个时代…… 设立义仓,会面对这样多的阻碍。 她开始疑惑,焦虑。 【可若不建义仓,那锦州大旱,会死更多的人……还有三舅舅……】 【这是那个吗?救一人还是救天下……】 这问题太难了,她觉得自己负担不起。 【突然觉得,狗皇帝……有点可怜……】 狗皇帝闻之,眉梢一挑,颇感欣慰。 但也还是抓住了症结,提示道: “如今关键,在于……文武百官,天下苍生,不认为锦州设立义仓是必要的。毕竟,锦州连年风调雨顺,罕有灾祸发生。” 【也是……毕竟他们不知道锦州就要大旱了,但天灾人祸,谁能预料?】 谁能? 江稚鱼眉眼一亮。 预料天灾。 大师能啊! 没想到,宋时微找来的骗子和尚,悟静,还能帮她这么大一个忙! 不枉她训练他多时,又辛苦为他造势。 “回禀圣上,前几日臣女的三舅舅,提议说在锦州设立义仓,并非不经之谈。” “哦?详细说来听听。” 皇帝见她眉眼一亮,还后退一步恭谨行礼。 不由得也来了几分兴致。 小家伙真真是可用之才。 不过提点一二,便有了对应之策。 江稚鱼颔首上前。 “圣上耳目通达,想必定是知道臣女府上有一客卿大师,其法能,足与昙鸾大师齐名。” 皇帝颔首。 心道:国师之计,以安民心。 此计甚好。 皇帝由衷赞叹,但还是掩下情绪,循循善诱: “朕倒是有所耳闻,大师法号……悟静?” “悟静。” 二人异口同声,彼此了然于心。 “是他向你舅父谏言,锦州必有大旱,宜应早立义仓?” “正是。” 皇帝点点头,心中已有谋划。 第二日上朝,百官果然再起争议。 皇帝建造想好的台词,说与众人: “众位爱卿可曾听闻,近来京中有位高人,法号悟静?” 百官彼此对视,小声议论纷纷。 “我听说过,听说……那大师知远古,通未来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