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妃娘娘荣华富贵 第152节
书迷正在阅读:亏成首富从烂片开始、花样宠妻:猎户撞上小作精、姑奶奶下山养崽,却全民轰动!、替代品、风月局、我那长命的龙傲天丈夫、小镇南塔[悬疑]、快穿:渣女她只攻略不负责、你发癫,我更癫,恋综上面肩并肩、他只对我乖[重生]
那时候她就很担心女儿的安危。 这样的厚恩,需要女儿用什么来偿还? 章慧娘每当想到这里,就睡不着觉。 因此她除了做地里的活计,又开始在豆腐坊做活,正好小女儿的药费省了下来,就是想赶紧攒下钱,今年秋末能入京来,见一见女儿,问一问她到底如何。 她其实想要告诉大女儿,小女儿是她的责任,她不需要付出一切来救治妹妹。 若那娘娘真的刁难她,让她做不好的事情,这个恩情不要也罢。 章慧娘不知道宫里这些弯弯绕绕,不知道来自主子的恩情是不能拒绝的。她就是朴素的爱女情怀,她不想让女儿吃苦受累,不想让女儿被人欺凌。 “倒是没想到,后来宫里头又来了人。” 章慧娘顿了顿,才道:“说你成了娘娘。” 百姓们都叫妃嫔们娘娘,他们不知道什么下三位什么中三位,他们只知道皇帝身边妃嫔都是贵人。 章慧娘不说自己当时是什么想法,她只是看向沈初宜,道:“后来咱们家搬到溧水县里,尚宫局的外行走们给置办了宅院和产业,让我同你阿妹衣食无忧。” “家里甚至还有护院和嬷嬷。” 沈初宜知道,这都是萧元宸让程雪寒亲自办的。 听到这里,沈初宜微微松了口气。 “如今在县城里住的可好?” 章慧娘看着女儿明媚的笑颜,她也跟着笑:“好着呢。” “咱们家的地不多,去了县里,我都给包了出去,家里一整年的米粮尽够,另外,行走还给置办了五十亩地和三处商铺,两间都租赁出去,每年拿租金。” 一家人可谓是彻底翻身,一下成了富户。 章慧娘继续道:“我留下一间,开了个小铺子,专卖咱们家的小杏山的杏脯和果干,后来我自己又去寻了几种口味好的果脯,放在店铺里卖,如今生意居然还挺好。” 章慧娘是个细心人,一直都很会侍弄吃食,她觉得好吃的东西,一定也好卖。 沈初宜听到这里是真正放下心来。 “如此已然很好,”沈初宜握住章慧娘的手,道,“阿娘,家里若有什么事,一定不要瞒着我,写了信让尚宫局行走送来宫中,我好知道家里的事情。” “家里可以寻个读书识字的账房,信就让旁人帮着些,哪怕就写只言片语,也是好的。” 沈初宜话音刚落,边上已经吃完一块金丝玫瑰酥饼的小姑娘忽然开口。 “我能写。” 沈初宜低下头,看向身边安静的妹妹。 沈初穗抬着眼眸,她认真看着阿姐,语气格外认真笃定:“阿姐,我去学堂读书了。” “我很努力的,已经认识很多字了,以后……” 沈初穗对着沈初宜笑了。 “以后,我一定能高中状元,给阿姐靠山。” “旁的娘娘有的,我阿姐也要有。” 第78章 沈初宜真的很惊喜。 她垂眸看着妹妹,眼睛里有着无法掩饰的喜悦。 “真的?” 沈初穗怪模怪样的看向阿姐,哼了一声:“自然是真的。” 她凑上前来,同阿娘和阿姐嘀咕:“书院的先生说我很有天分,比其 他孩子学习快多了。” 沈初宜一早就发现,咱家阿爹就很聪明。 年少的时候,她老听阿爹说如何把一只兔子卖出最贵的价格,后来母亲也开始算要养多少只鸡,每天能得多少蛋。 一家人的生活总是很有计划的。 比如厨房改好之后,爹娘就想再盖一间厢房,厢房盖好之后,爹娘又要买地。 若非阿爹后来重病,家里的日子其实是蒸蒸日上的。 沈初宜倒也不是自信,她是真的觉得自己学习很快,那么一母同胞的阿妹,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。 “你读书几日了?” 沈初宜问她。 小姑娘挺起胸膛:“搬去镇上第三日,我就同阿娘商议了。” 章慧娘笑了笑,道:“是,她出去玩了一圈,同那当差的外行走聊了几句,回来就说要去读书。” “那时候陛下给了赏银,家里也不缺银钱,她身体也好些了,我就送她去了书院。” “已经读书五个月了!” 沈初穗自己主动回答,她道:“阿姐,我已经背完了三字经和百家姓,开始学四书了,说文解字和音律启蒙都有涉猎,我现在已经是启蒙班的第一名了。” 启蒙班都是五到八岁的孩子,沈初穗在里面已经是年纪最大的了。 但她的进度着实快,几个月就窜到第一,读书天分这种东西,不是光靠年龄就能弥补的。 沈初穗年纪小,可心思却很重,因为多年重病,她其实有些少年老成。 她此刻表现得特别活泼,是为了让阿姐放心。 “夫子说,等中秋之后,我就可以升到冬藏班了。” 她摆着手指头数:“阿姐,我一定会努力的,明年这个时候,我争取升到秋收班,等到了那时候,就可以选科了,我想要学律法,以后可以走明律科,等我年长一些,升到春生班,就可以下场考试了。” 章慧娘根本不懂读书科举的事情,这些东西,都是沈初穗自己在书院里不耻下问地打听到的。 话本里的那些娘娘们,人人都是世家大族出身,人人都有依靠,她阿姐什么都没有。 阿爹早亡,只剩下她们孤儿寡母,阿姐为了她入了宫,她也要为阿姐撑起这个家。 她并非异想天开,也不是自不量力,她总是相信勤能补拙。 况且,先生说过的,她真的很有天分。 沈初穗仰着小脑袋,眼睛亮晶晶的,语气特别笃定。 “阿姐,以后沈家由我鼎立门户,你放心,等我长大了,绝不叫外人看轻你。” 这些话,无论如何都不是十二岁的小孩子能说出口的。 方才她还哭哭提提的,做小孩子模样。 可现在正经起来,沈初宜却忽然发现她也长大了。 不是样貌,而是她的心。 年少离家的时候,她才六七岁的年纪,她不忍心让阿妹难过,没有同她道别,悄悄就离开了。 一晃神,小姑娘也长大了。 沈初宜揉了揉沈初穗的头:“好,阿姐等你。” 沈初穗立即就软了下来。 她抿了抿嘴,伸手抱住了沈初宜的胳膊。 “阿姐,你要好好的,好好地等我长大。” 母女三人说了好一会儿话,就到了午膳时间。 今天中午沈初宜叫准备的热锅子,不过用的是赤溪的小白羊,口味同他们老家的不一样,少了些奶香味,但肉质更滑嫩。 溧水人都爱吃涮锅,看到这琳琅满目的一大桌,沈初穗的眼睛都直了。 “哇。” 沈初宜笑道:“今日敞开来吃,吃撑了咱们有山楂消食丹。” 虽然嘴馋,但沈初穗却谨记自己能吃什么,不能吃什么,只挑自己能吃的下筷子,最后也没吃到走不了路。 章慧娘一直都在关照女儿,自己没吃多少,最后还是沈初宜劝她,才多吃了一些。 等用了午膳,沈初穗就困了。 沈初宜见章慧娘也累了,就让母女两个先去午睡,自己回去躺了会儿。 她的心很静。 听到母亲妹妹都好,听到家里一片安然,她就彻底放松下来。 紧绷的那根线也微微放松,不再时刻揪在心里。 耳听为虚,眼见为实。 即便萧元宸亲口跟她说她家里一切都好,她也想要亲眼看一看。 如今见到了,心里才踏实。 沈初宜醒来之后,就看到舒云坐在床榻边做缝补。 “娘娘,您醒了?” 沈初宜应了一声:“她们呢?” 舒云就笑道:“老夫人叫若雨给准备了红豆和黄糖,说要给娘娘做豆沙包来吃,二小姐正在读书。” 沈初宜愣了一下,随即便笑了。 “阿娘做的红豆包最好吃了。” 沈初宜穿戴好后下了楼来,就看到沈初穗坐在章慧娘身边,正在翻看她刚读过的启蒙书。 章慧娘用小茶炉煮豆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