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35章 进口商品(求订阅!)
之前。 他们也考虑过这个问题。 可是。 相比一般公路。 这些矿运道路的标准高,自然,造价也高不少。 利润丰。 于是。 利益动人心。 不少人是眼睛一热,就想办法把项目拿了部分下来,后来看缅亚银行集团没管,也开始胆大起来,今天,一上来,算是当面丢了一个大人。 “坎亲先生,对于这件事,我表示歉意,您放心,我们会立即着手解决这件事,保证贵国的矿石进口,不过,今年是有点来不及了。”金洛克立马表示歉意。 慢悠悠了一年。 赶进度? 真的是难为他们。 只希望。 明年的订单不会飞了。 坎亲说:“我们是很有诚意的帮助贵国,也希望大家的合作中少一些障碍,因此,这第三批项目贷款,我们会严格审核项目承包方的资质。” “而今年,我会出访非洲至少十个国家,并且向他们推荐你们这种模式,作为我们第一个这种模式的对象,我们非常重视贵和贵国的合作。” 坎亲已经明白了零的战略。 越了解。 就越是佩服。 真不知道零哪里来的胆子,敢在各个大国的夹缝中,玩这样的贸易模式,在一定程度上,这甚至是在挑战这个世界的贸易体系和规则。 因为。 它建立了一套庞大的‘内销’体系。 随着这套体系的发展。 其贸易规模会急剧增加,甚至,可能逐步成为可以和世贸组织抗衡的一种新型的贸易规则,想到这个‘终极目标’,坎亲心情是激动的。 无论成功与否。 他们都是在做一个伟大的尝试。 成了。 升天。 败了。 也不会死。 既然如此。 何不搏一搏。 “你们准备推广这种模式啦?”听完,金洛克一愣,这简直是在玩火,缅痶何德何能,还有这个胆子,在没有羽翼丰满前,就这么飞奔? 坎亲笑道:“和贵国的合作中,我们看到了这种模式的好处,无论是对我们,还是对你们,所以,经过慎重考虑,我们准备帮助更多的对象。” “你们的产品,应该没到过剩的状态吧。”金洛克不解道。 “那也应该看看远方。”坎亲道。 “这。。。好吧。” 金洛克还能说什么。 随之而来的,他还有一种危机感,因为这种模式的扩张,莫桑比克就不会是唯一的受益国,这样一来,重视程度肯定会下降。 看来。 接下来的合作。 主动权已经完全被对方掌控。 要是不按规矩来。 人家有的是合作对象。 非洲一个个国家都过得苦哈哈的,不是没有原因,主要还是基础设施不行,有东西也运不出去,要是这种贸易模式被推广,一定会广受欢迎。 如此一来。 自己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筹码。 接下来。 贷款谈判进行得很顺利。 双反签订了第三轮一百亿亚元的项目贷款额度授权,下个月一日生效,相比之前,对资金的使用,进行了明确的规范,只能用于电力和交通。 说实话。 在金洛克看来。 这明显是给华夏的公司送钱的。 论成本。 论效率。 只有华夏的公司能做到同时符合他们和缅亚银行集团的要求,想到这,金洛克都有点怀疑缅痶和华夏是不是达成了什么秘密协议。 算了。 反正不关他的事。 莫桑比克只是小国。 就算知道。 也只能干看着! “金洛克先生,这一次来,除了给贵国贷款授权,我还有一个目的,那就是扩大我方商品进口范围,增加海产、水果、林木等自然资源的进口。” “可以,当然可以。” 一听。 金洛克顿时喜出望外。 终于有别的可以卖的了。 之前。 他们想卖,可是人家不买,只买莫桑比克的矿,想想也是,人家也有漫长的海岸线,气候宜人,有丰富的水果,林木资源不要太多。 “这是我们的进口清单和价格,只要到码头,标准质量的,我们就会以上面的价格收购。”说着,坎亲让秘书给他们人手一份清单。 不多。 也就三十几项。 但是量大。 进口原因嘛,当然是缺啦。 如今。 随着全球的大量病患抵达,极大地刺激了当地的消费,可是,在某些产品的供应上,出现了不少的短缺,为此,才有了今天这个清单。 海鲜。 木材。 别的地方进口都不便宜。 但这里进口,可以省下不少钱,还能直接用项目贷款抵扣,等于说,几乎不用花钱,还能消耗掉一些莫桑比克的欠款。 很划算。 看完清单。 金洛克很是高兴。 这个价格。 给得不低。 比市面上的平均价格还要高一点,十分公道,这样一来,可以还一些贷款,还能创造就业,至于对自然环境的危害?拜托,这是非洲。 莫桑比克不是沙漠国家。 全国大部分地区是森林。 不缺。 于是。 不过一上午。 双方就达成了两项重要合作。 皆大欢喜。 只不过。 当消息传出去的时候,还是有不少人不高兴了,那就是拿着项目的那些本土建筑公司,这样一来,尾款难拿到,甚至可能现在的项目都要交出去。 怎么办? 额。。。 只能认了。 还能怎么办。 和人家杠上?扯,没听人家说不只是莫桑比克,还会有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加入,要是惹人家不爽,人家整体撤资,一地鸡毛,谁来收场? 至今。 他们其实都没看懂对方为什么会对莫桑比克这么好,,一次次借钱,难道仅仅是亚元结算货币地位?或者本就可怜的莫桑比克银行业?再或者消耗本国工业产品? 怎么看都不像。 第一个。 目的是什么? 第二个。 莫桑比克的银行业,根本就是牙牙学语,价值真的不大。 第三个。 缅痶就算要消耗。 他们觉得并不需要跑非洲来,其产品质量,在亚洲就已经很畅销,非洲,要不是走政府的路子,几乎是没有销路的,而且量真的不算大。 之前。 第二批的商品贷款。 他们都主要买的华夏商品。 这也是最困惑他们的,正因为困惑,他们才比较怕人家突然跑了,自己还真没什么能留住对方的?矿产资源,人家在哪里不是买? 好在。 也不是不能变通。 再分包给华夏的公司。 少赚一点就少赚一点,总比没有了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