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64章 同道中人(求订阅!)
质疑。 当然在唐青的预料之中。 不过。 需要去解释吗? 当然不。 越解释。 有人会觉得你心虚。 更加得寸进尺,搞出各种幺蛾子,黄金是真的,自然底气十足,何须向谁解释?因此,面对外界舆论,缅亚银行集团一个字都没回应。 该干嘛干嘛。 。。。 内必都。 朗蔡家中。 看完新闻。 他手一抖,差点把自己精心培育的花给剪了,脸上不禁一片苦涩,零,这份回击,实在是太犀利了,没想到,零还有这张牌。 简直是王炸级别。 “缅亚经济特区,当初真的有大金矿?”朗蔡喃喃道。 这一点。 他着实想不通。 如果真的存在这种两年开采千吨级别的金矿,不可能一点风声都没有,两千多吨,这是多大一笔财富,他如何不清楚。 也许。 零真的是天选之人。 上苍眷顾。 。。。 缅上下。 均是哗然。 各大家族看着零的方向,心中的敬畏之心更甚,不声不响,一点风声都没传出的条件下,就扔出来两千多吨黄金,价值数千亿亚元。 这笔财富。 理论上。 甚至完全属于零。 随之而来的,就是高兴,因为亚元值钱了,亚元走出的计划就会照常进行,他们的利益就能得到保障,跟着零,果然没错。 。。。 就在这时候。 发生了一件唐青都没想到的事情。 华夏驻缅使官-孙江。 来到了零的办公室。 “恭喜贵国发现了如此大的金矿,相信有了这批黄金,亚元将会被更多国家所接受,此次来,我代表华夏,想要和贵国购买一些黄金。” 一上来。 孙江就传达了国内的意思。 ---买黄金。 目前。 华夏的黄金储备还没到一千吨,这也是黄金消费大国的普遍现状,比如印度,民间对黄金的喜爱深入骨子,最喜欢囤积黄金。 这就导致。 印度官方储备不过数百吨。 反观印度民间黄金持有总量,却超过了一万吨,华夏也是如此,虽然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储备,比公布出来的多不少,但多多益善。 就像这次。 有人质疑亚元。 缅亚银行分分钟跳出来打脸。 “买多少?”零反问。 此时。 唐青正在实时关注着,卖黄金?这生意不错,为什么不做,战士们在全球的金矿挖掘,加上欧洲那个地底金流,每天都有不少进账。 稳定亚元信心。 以目前的两千多吨。 完全够了。 仓库里还有比这多的黄金,当然,全卖了不可能,因为亚元的发行,在系统内,也是需要黄金的,但是卖出部分,并不会有什么影响。 不过。 唐青不缺钱。 缅亚银行也不缺钱。 卖。 自然是要附加点小条件。 纯粹卖钱。 不符合国家间合作的原则。 听到零的话,孙江心头一喜,看来有戏,“当然是越多越好,以我们华夏的经济实力,相信不会有兑付不了的情形。” 零点了点头。 “这我相信,我们也有点事情,想要和贵国合作。” “请说。” 孙江脸色一正。 “你也知道,我们股市刚开市,第一批,全是缅境内的企业,接下来,我们会对外国公司开放,我们期望,和贵国的股市互通,允许个人进行跨境股票交易。” 听到这。 孙江张了张嘴巴。 这想法。 有点。。。为难人。 个人账户的国际投资,从来都是严控的,门槛也不低,原因很多,除了避免非法资金无管制越境,还有减少资本外流等诸多功能。 这个先例。 不用问国内。 他就知道不可能。 就说资金的无管制越境,就是一个极大的问题,比如,一个账户用股市洗钱,去了国外,你想要调取它的交易记录,难度不是一般的高。 弊端太多。 “孙先生,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,一个是非法资金操作,另一个是影响贵国金融市场,这是无法逃避的两个核心问题。” “但是,我认为是有共赢的方法。” “第一,我们会对所有贵国的资金进行严格的入场审核,且保留交易记录,有任何问题,贵国可以查,并且,你们可以随时对其实行冻结。” “第二,资本外流,这一点,你们更不用担心,我们亚元的战略,和人民币一样,偏向于谨慎保守,短期内,投资金融市场,只会有股市。” “相比贵国数千家上市企业,我们就算道明年底,也不会超过一百家,贵国的资金会流过来小部分,但我国的资金也会过去,所以,出入是可控的。” “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如果有一天,贵国觉得我们占了便宜,造成了你们的损失,可以单方面提出终止合作,进行账户清算。” “经济、金融改革,我们一直在小心地做,也很喜欢贵国的一句话---摸着石头过河,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,希望贵国考虑一下。” 这下。 孙江猛然觉得。 好像。 事情有成功的可能。 如果能解决监管的问题,问题就小很多,还能促进两国经济交流,同时,人家还说了,华夏可以单方面决定终止这种模式。 “不只是我们国家吧。” 零道:“我只准备和华夏在这方面进行深度合作。” “为什么?”孙江问。 “因为,我们是同道中人,都想在这个西方人自以为主导的世界,去谋求生存和发展,论改革决心和执行力,魄力和潜力,能比得上我们的,只有你们华夏。” 这话。 相当的狂妄。 最后。 还把华夏捧了一下。 孙江心底不免有那么一丝高兴,的确,论执行力,华夏绝对是全球数一数二的,华夏政府想做什么,都是直接捞起袖子开干。 反观西方国家。 一个项目。 华夏都整完了,对方还在论证阶段,或者和当地民众各种扯皮,最后,还可能不了了之,闹腾了半天,屁大点事都没有干成。 而零的狂妄。 孙江却是点头。 零上台后。 这边的效率。 一下子猛增了数十个台阶。 做事快到不可思议,经常是看见,第一天,新闻说要干,第二天,新闻说正在论证,第四天,论证完毕,第六天,立项。。。 两周。 项目招标都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