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73章 基本商业道德(求订阅!)
开着车。 吹着风。 窗外。 是一个又一个墅型村庄,米昊微笑,对于现在的生活,他很满意,以后回农村,种种地,养养老。 好像也不错。 当然。 最好和眼前的村庄差不多,设施齐全,交通方便,家家户户小别墅,而且还不是千篇一律的造型。 每一栋都有细微差别。 既好看。 又独特。 自己种。 自己吃。 买一辆小车,养一条傻狗,种一亩菜地,啧啧。。。美! 这时。 副驾驶的母亲问:“什么时候回新安市?” “暂不。” 米昊摇头。 “啊?” “这边工程不是完了吗?” “没呢。” 米昊解释道,“就在今天,印缅双方高层就洛伊市的扩建,打成初步共识,准备进一步扩建洛伊市。” 一听。 米母惊讶。 “扩建?” “那。。。也挺好。” 说这话的时候,米昊的母亲竟然松了口气,缅亚银行集团的项目分部太广,她还真怕被调去非洲。 如今。 廊余县是远了一点,但好歹是在一个国家内,坐飞机不到两小时,火车摇摇晃晃,清晨出发中午到。 而非洲。 那是何等的。。。偏。 “要扩多大?” “十倍面积,资金,至少一千亿亚元。”米昊道。 “这么多?” 米母震撼。 千亿。 现在是零九年。 这是何等巨大的一笔资金,还是至少,这时,又听段怡说道:“网上有人预估,可能达到一千五百亿。” “。。。” 车内。 米母再次骇然,一千五百亿,可怕,十倍面积,如此一来,很快,边境对面就能立起一座大城市。 虽然人口也就华夏地级市的程度。 可是。 城市面积却比之大很多,她看过洛伊市新闻,人口密度很小,房屋普遍不高,所以占地相当的大。 十倍。 那得更大。 。。。 不久。 车子进入县城,车子来到一家酒店。 占地不小。 风格独特。 “这是印度人开的?”看着风格,米昊的母亲好奇道,“还有,会不会太贵,找一家一般的就好。” “不用。” 米昊笑了笑。 “这是我们唐总旗下的一家酒店,我们和家属来住,有很大的折扣,而你们在这住一周,并不要钱。” “不要钱?” 米母张了张嘴巴。 “对。” “不要钱。” “我们这种外地派驻,在当地如果有合作酒店的话,每年会有十天的探亲住宿免单,我还没用过呢。” 米昊解释道。 这点。 让他感觉很暖心,十天,而且还是商务标准,即使超了,也能享受五折,但仅限于派驻员工直系亲属。 不然。 谁都能来,怕有人变现。 “唐总还做酒店?”后座,段怡好奇地问。 “嗯。” 米昊点头。 “但很少,只在少数几个地方经营着酒店业务,而且都是高端型酒店,这个邦都只有廊余县有一家。” “不过。” “我们的合作酒店多,你也知道,缅亚商会的实力有多强,缅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酒店,都是合作方。” 这点。 也让米昊心中隐隐震撼。 缅亚商会。 在这片土地上,实力堪称可怕,唐凯作为核心会员,地位不低,连带着他们这些员工的待遇都非常好。 福利一堆。 归其原因,还是学零。 大方。 进门。 登记。 不需要什么证明,在进公司的时候,就登记亲属信息,只要递上身份证就行,开一个不小的房间。 完后。 放下行礼,开车来到段怡家店的商业街。 下车。 熙熙攘攘。 全是人。 “这么多人。”段怡也有点惊讶。 米昊淡笑道,“正常,近一个月,随着洛伊市的建成,极大地吸引了印度那边的有钱人过来这边。” “有的之前买了房子,但今天才开始大批入驻,这些都是优质的客户,等洛伊市扩建完成,还会更好。” 比邻一座几百万人口的城市,生意自然好做。 一听。 米母担心道:“那房东会不会涨价?” 生意好。 涨房租。 虽然挺正常,但也闹心,自古以来,这种行为其实一直存在,但只要在合理范围,不是不能接受。 就怕一涨一大笔,一般商家吃不消。 黑心。 “不会。” 米昊摇头。 “这些产业,都是县有,签订有一个长期合同,每年有租金涨幅,但都在一个固定额度,不会猛涨。” 这点。 比私人房东好些。 当然。 廊余县也有不少私人所属的商铺,但多数是路边的那种,这种专属商业街,几乎全是国有产业。 不会乱来。 没必要。 首先。 县里不差钱,由于出售了大批的住宅,印度人兜底,因此,整个廊余县的旧城改造,几乎没有花钱。 甚至还有盈余。 第二。 还是钱的问题,生意好,税收自然就高,税收高了,和涨房租的收益其实是差不多的,几乎等同。 别处。 税收和房租的主体不是一个。 但在这。 却是完全一体,就如缅亚经济特区,几乎都是缅亚银行集团的产业,绝不存在生意好大涨租的事情。 当然。 非国有的也存在这种问题,比如廊余县的那些私人商铺,但也都不会太过分,否则可能会被罚款。 在缅。 可不是完全的自由经济。 在商业领域,当局的干预很强,没有太过放任,一直在用行政手段,来维护社会的基本商业道德。 为此。 西方媒体批评太多。 金融。 汇率。 投资。 关税。 ...... 这几年,缅痶可是被吐槽惨了。 但零一直不为所动,用自己的方式,维持着缅痶独特的经济运行模式,目前来看,效果非常不错。 。。。 另一边。 德林省首府。 机场。 湾流g550缓缓降落,这个机场并不繁忙,因为主要的客运航线目的地,多是在仰光,德林省直达很少。 很简单。 为了让人多走走,多消费,去了仰光,还要坐车来德林省,一路上的经济都能有所带动,何乐不为? 对此。 也没有多少不满意,来缅的人,若治病,第一站多不会直达这里,若旅游,也并不会介意先去仰光一趟。 那里本就是景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