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3:第891章 是两家的体面
姑嫂两个直接去了厨房,经过堂屋时看到邻里几个妇人也过来了,看嫁妆的。 嫁妆就在堂屋里摆着,大家结伴儿过来看看,顺便与杨吴氏认识了一下,说笑几句。 村里人还是识相的,不会一窝蜂似的挤进来给赵家添麻烦,却也让堂屋里穿梭不停,热闹得很。 先前赵张氏没回,旁人自然不好进来,现在就开始走动起来。 林小福也只是在摆放吃食、寒暄时瞄了几眼,剩下的她就不多操心了,管好厨房里的任务就行。 “二嫂,听大嫂说,杨家准备了八匹布料呢,好多!”进了厨房,赵迎春就忍不住喜滋滋地小声说了起来。 “傻,这八匹料子你还能给你自家爹娘做衣裳不成?全是将来要带回杨家去的。” 林小福扭头笑瞥了赵迎春一眼。 “对哦,怕是全要做成新衣裳带过去呢。”赵迎春露出恍然的表情,但眉眼之间仍是笑意盎然。 “还有两套银头面呢,不少了,这样二嫂就不用再准备银头面啦。” “又傻,杨家给的聘礼丰厚是杨家的体面,若赵家一点多的都不拿,就算原样全送回杨家,也是赵家的寒酸。” “杨家给两套,爹娘估计不会再买了,二哥二嫂再给你添两套,你就有四套,以后在杨家也不怕人说你寒酸。” 听她这一分析,赵迎春又露出恍然的表情,却也感激地连忙道谢。 “多谢二嫂,按那天爹娘的意思,看来真的不会再给我添首饰了。”赵迎春不好意思地笑,“最多两盒绢花?” “很有可能,再加上陪嫁家具、压箱钱,应该是差不多了,最多再给你两身好衣料做嫁衣,再弹几床铺盖细软。” 林小福想了想,那天赵长禄确实是说嫁妆就从聘礼里划出来,不会少于十两,那最多就是十五两到底了。 再加上他们两房不低于二两的要求,也有差不多二十两了,因而,看似赵家还了杨家二十两嫁妆,但实际是他们搁去了一部分,杨家担去一部分,赵家最多就花了小几两。 这算盘打得叭啦响,只不过杨家也不弱。 聘礼竟然不见银子,全是物品。 那两套银头面就算再差,也得八两左右,八匹衣料就算一百文的价也有八百文钱,加上其他核桃、桂圆、红枣、百合、蜜饯等干货,怕也得小几百文钱,这里很可能就有十两银子了。 去年收的棉花四袋怕得一、二十斤呢,还有瓜果一担,这些东西算一算价,估计还是有几两现银的。 “大嫂可有说现银?”林小福算了半天,最后干脆问赵迎春。 “有,六个银锭子,六两,还有十二吊钱。”赵迎春连忙笑道。 林小福点点头,这才明白为何自己没看到那些钱了,原来是怕被人惦记,收在角落里了。 她在另一张桌摆吃的,这一眼自然没看见。 “干货和瓜果是放不了那么久的,棉花是给你做铺盖被褥用的,银头面和布料也肯定是要带回杨家的。” “那银钱怕是杨家为你补陪嫁准备的,是两家的体面,看来他们也是思考周全的,你放心吧,你的嫁妆不会寒酸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