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6章
书迷正在阅读:随身空间捡个王爷好种田、鸢欢、普普通通打工蛇[末世]、我有一个善人系统[末世]、女配在九零靠赚钱苟命、穿成六零极品炮灰,我绝不洗白、对照组小反派的亲妈重生后杀疯了、废土第一卧底、穿成丧尸文主角的献祭队友、重生七次后病娇男二猛追妻
		
		    果然,不过一天时间,就有各地的考生聚集到礼部,举报考官徇私舞弊,偏袒江南考生。    第327章 落榜考生闹事】    殿试成绩刚刚公布出来的时候,江南的学子一看前三都是江南考生,把之前那些不服气的人又狠狠奚落了一番。    “你们不是很厉害吗?怎么落榜了?”    “看看,这就是我们江南考生的实力!”    “你们嫉妒也没有用,有本事凭实力说话。”    “啧啧,这就是你们蜀地学子的风度?自己考不上还不服气,回去再多读几年书吧!”    那些落榜的考生,一开始的确很不服气。    但自己没上榜是事实,技不如人,也不敢嚣张,只能悄然离开。    张榜的当天下午,就有一个质疑的声音在落榜考生中传开。    本次科考的主考官和副考官都是来自江南。    一共录取了九十二人。一甲三人,二甲四十三人,三甲四十六人。    三甲的四十六人,各地考生都有,这个就不说了。    但一甲二甲一共四十六人,竟然有四十四人都是来自江南一带。另外那两人,还有一人是京城的沈家人,这个沈家和主考官余首辅是姻亲。    一甲的三人竟然都是江南的大族出身。    这些考生都是预备役的官员,见识肯定是有的。    二甲和三甲的区别很明显。    不管你在地方上熬多少年,想要进中枢,三甲根本不可能。    若是连续两三届科考都出现这种情况,意味着什么?    很可能多年后,中枢的官员大半都来自江南。    且这次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,各地名声很盛的才子,包括两位乡试的解元,竟然在会试的时候落榜了。    按常理推断,解元再差也不可能落榜吧?    这些落榜的考生一合计,这事吧,往小了说,是余首辅偏袒江南的考生。    往大了说,就是余首辅想要凭此举掌控朝堂。    这个猜测不是没有道理。    现在皇帝还是婴孩,要亲政,怎么也得十五、六年后吧?    若科举再这样搞几届,等到皇帝亲政的时候,朝堂上全是江南的官员,人家听皇帝的,还是听余家的?这根本不用猜。    所以,余首辅居心叵测呀!    当然了,这些考生讨论得厉害,事实上大部分人根本不关心十多年后的事。    他们只知道他们落榜,现在找到了翻盘的机会。    这怎么能放过呢?    于是,有人起头,组织了一大帮落榜考生去礼部门口闹事。    江南的考生还觉得不可思议,你们落榜了还找理由?    此前说不过江南的考生,那是因为大家都是按地域来抱团的。    现在各地的考生全部扭在一起,气势很是骇人,根本不怕那些江南的考生。    还大骂他们作弊,不知廉耻。    江南的考生此前是没有去深究那个榜单,现在一看,竟然都有些把不准余首辅的心思。    没人敢跳出来和人对骂。    窦尚书在礼部上值,最先知道落榜考生来闹事的消息。    他当即遣人去告知了余首辅。    两人都不是第一天才踏入官场,了解情况后,顿时心凉了一大截。    千防万防,到底还是让对手抓到了机会。    只是,他们一开始的防备就用错了方向。    但谁能知道,他们竟然从地域这点入手呢?    余首辅此时已经心灰意冷,凭他的眼界,知晓这次的事可能很难平息。    那两个非江南籍的考官,果然是曾阁老和林文杰的人。    他们倒没有做什么泄露考题的事栽赃他,不过就是把各地的优秀考生的试卷给剔了出去。    其实要防备也很容易,只是他们根本没想到这一点。    端怡太后最后调换的那两个三甲,一个是沈家人,一个是江南考生。    被她调出二甲的两人,都是非江南籍的考生。    只可惜,当时他被沈家考生吸引,完全没注意那三人的出处。    还有最气人的,曾令安根本没想过跟他争这个主考之位。    那林文康一直针对户部,也并不是真要揪他的错。    这些都是障眼法,最大的坑在这里!    很快,宫里就来人,宣了余首辅、姚长亭和另外八位考官进宫。    两位太后倒没有一上来就问责,而是先询问了情况。    余首辅能说什么?    说他没有偏袒,江南考生就是学问比其它地方的好?    那样他就会失了其它地方的文人支持,他此前打的算盘就得落空。    承认偏袒江南考生,那就是徇私舞弊。会被论罪。    “臣受两位娘娘所托,绝不敢行那徇私舞弊之事。臣选取之人,都是臣认为有才之人。望两位娘娘明察。”    两相权衡取其轻,他只能选前者,至少在明面上保住余家的名声。    余首辅说得大义凛然,但仔细看,他的背已经有些佝偻。    余首辅自己也知道,他已经彻底输了。    若说把锅甩给那两位曾派的考官,人家剔人之前也是询问过他或者姚长亭的。    不过,他们更看重录取之人有没有问题,对落榜的人完全没在意。    现在再来倒打一耙,不说有没有意义,说出去没人信呀。    一共十位考官,八位出自江南。且主考副考都是江南人。你说那两个非江南籍的考官主导了结果,谁信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