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61节
    而在影响纸张寿命的因素中。    影响纸张耐久性、促使纸张老化加剧的最主要原因便是……    酸化。    上过高等化学的同学应该知道。    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,是由大量葡萄糖基元通过β-苷键连接形成的链状高分子。    天然状态下纤维素的聚合度可以达到10^4数量级,制成纸浆后下降到10^3数量级。    当聚合度下降到700左右时,纸张的机械性能就会出现明显下降。    当降至200以下时纸张即会脆化、破裂。    一般条件下纤维素比较稳定,不易发生反应。    但是在酸性条件下,β-苷键很容易断裂,发生纤维素水解。    在水解反应过程中酸并未消耗反而越聚越多,危害也越来越大。    并且往往伴随发生氧化反应,进一步加剧了纸张的老化。    从考古学出现到现在,古今中外不知道有多少纸质文献因为酸化而被动损毁。    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,各类脱酸技术也终于应运而生。    现有的脱酸工艺主要有两种:    液相脱酸和气相脱酸。    它们的原理都很简单,说白了就是用碱性脱酸剂将纸张中的酸中和而达到脱酸目的。    其中气相脱酸法主要分为二乙基锌法和吗啉脱酸法,但由于它们工艺要求很高,所以近些年国内几乎没有使用这类方法的案例。    液相脱酸则分为水溶液脱酸法,以及有机溶液脱酸法。    其中前者多见于霓虹、德意志和意呆利三个国家,因此别名也叫轴心国脱酸法。    国内目前使用的基本上都是有机溶液脱酸法,在这方面的经验很足。    所以这一次,翁同等人同样使用了有机溶液脱酸法——即便箱子里装的不是《永乐大典》,这个步骤同样不可缺少。    至于靳向前所提到的降温和光线问题,也都是文物保护中比较重要的环节。    比如以纺织品为例。    纺织品上的有机染料,钛白、锌白等物质能充当光敏剂,吸收光的能量,并把能量传递给纺织品本身,会把有机材料降解的波长范围扩展到可见光区域。    而能量呢,则会促使有机物分子和氧气迅速发生化学反应。    从而导致基团脱离或聚合度降低,分子量下降,最终纤维素结构遭到破坏。    书籍的纤维素也是同理。    所以按照正常情况来说。    眼下的开箱环节应该在避光条件下进行。    奈何由于直播……或者说避免霓虹人和棒子浑水摸鱼,所以才被迫改成了见光状态。    因此具体光线怎么打入、光强多少,这些问题就需要做好规划了。    好在姜成谷他们之前有三周的时间可以用于准备,因此眼下这个环节进行的倒不是很仓促。    “报告!紫外波频已筛除成功!”    “报告!红外波频已屏蔽!”    “照度已调准至76lux……”    “光照设备编号a1、a4、t5、c7……,入射角分别为14.36°、44.67°、34.58°……”    十五分钟后。    一切准备就绪。    翁同手上拿着通过赋频光谱建模仪再次制成的钥匙,轻轻捅入了铁铸箱子的锁孔。    咔哒——    比铜殿铜锁娇嫩许多的锁孔发出了一声清脆的声响,吧嗒一声便摊开了。    翁同深吸一口气,将锁头拿下。    接着他与童怀军对视一眼。    这两个相识三十多年的搭档不需要交流,便很有默契的一人站到了箱子一角,合力将箱子掀起开来。    虽然箱子从盖合到掀开,整个过程只用了两秒不到。    但这两秒的时间在翁同的感官里,似乎过去了两年那么长。    不过很快。    翁同复杂的内心戏便被童怀军的惊呼声给打乱了:    “老翁,你快看!!!”    “……第一千三百二十卷……第一千二百六十七卷……第一千三百零六卷……”    “箱子里装的全是——”    “《永乐大典》啊!!!!”    第506章 开启新副本(上)    “……”    当童怀军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的刹那。    翁同的脑海内霎时变得一片空白。    《永乐大典》……    真的被我们找到了?    接着他抬起头,深深吸了一口气。    咻——    氧气瓶的指针瞬间跳转了两个数字栏。    同时双手死死的扶着铁箱盖子,侧头看向了箱子内部。    然后……    翁同便看到了一本本安静躺在箱子里、封面朝上、长度大概五十厘米、宽度三十厘米的线装书籍。    这些书籍通体深黄色,封面的右上角印着一个黑色方框。    方框内写着一些诸如【二支一百八十八】的文字,外行人基本上看不懂它们的意思。    但在封面的左边,还有印着另一个长方形的黑框,入眼赫然是四个小学生都能看得懂的繁体大字:    【永乐大典】    在看清这四个字的瞬间。    轰——    翁同只感觉脑海中轰的一声,热血猛然上涌,眼眶瞬间通红了起来。    此时此刻。    翁同的嘴角、手指、脸部肌肉……    不,应该说他浑身上下的每一根毛发,每一颗细胞,都在抑制不住的颤抖着。    他感到自己的血液在发出着共鸣,灵魂都在跃动。    虽然翁同是个彻头彻尾的明粉。    但他从未奢望过自己有朝一日,居然能亲手发掘出《永乐大典》……    《永乐大典》。    这是一套属于华夏人的百科全书,纸页间流淌着华夏民族悠远的历史。    有先民的智慧、汗水。    也有历代王朝血与火的更迭。    从炎帝黄帝,到大禹夏启。    从帝辛姬发,到嬴政刘邦……    华夏民族的历史历经五千年的沉淀,终于在永乐年间,万道波纹汇聚成了这部千古第一奇书。    蓦然。    翁同看见了一片辉煌的起源。    当秦始皇的诏令在天下响彻。    当诸葛孔明的羽扇为赤壁的红焰送去东风。    当大汉的红绸在西域飘扬起舞。    当唐朝的诗篇吟诵起千年不灭的文明。    当苏颂在汴京城下大手一挥,启动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座浑仪转动装置……    华夏在世界的中心,闪烁起无比璀璨的光芒。    但很快。    他又看见了一片不堪的苍凉。    当万千儒生丧命于一夜。    当金戈铁马颓废了大隋文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