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4节
书迷正在阅读:坐拥金手指的我红颜薄命了、我攻略了渣男的白月光、我的娇软未婚妻居然分化成alpha、偷偷恋爱、快穿:中了满级大佬的迷魂计、当师尊白月光替身的那些年、那个白月光她重生了、多功能侦探社、影后她对我图谋不轨、唐僧肉 (1V1 h)
他咧着嘴露出友善的笑容:“我是你们的二伯。” 闻懿和闻聪乖乖喊人。 闻三河和闻岩把东西堆放在堂屋。 他拍了拍老四的肩膀:“瘦了,路上辛苦了。” 梁好牵着两个侄女进屋,她凭借着兜里的奶糖成功跟小姑娘拉进了距离。 闻岩跟她讲过夏晴嫂子生了两个女儿,真正见到比想象中的还要可爱,软软糯糯奶呼呼的小姑娘。 闻瑞跟在四婶身后,他也有奶糖,可他更想被四婶牵着,四婶身上香喷喷的。 闻溪凑在梁好身边:“四嫂,你大学毕业了给你分配的啥工作?” 梁好笑吟吟看着他:“我还得继续念书,接下来要去首都进修读个博士。倒是你,怎么还没上高中?” 闻溪瞬间哑口无言。 夏晴正好出来,听到梁好要读博士很高兴。 “博士好啊,咱们家要出个博士生了。” 老四一家回来,春妮放下笔松了口气。老三媳妇非要让她与时俱进在家学习,她不排斥学习,就是脑子笨学不会,只能每天重复练习写字算数。 闻岩从行李箱翻出首饰盒子:“三嫂,这是我俩送给欣欣和梦梦的长命锁。” 夏晴知道闻家的孩子都有长命锁,她没有推辞。 闻欣悄悄扯了扯闻懿的衣服。 “你是姐姐还是妹妹呀?” 闻懿露出灿烂的笑容:“我是大姐姐,瑞瑞都要喊我姐姐呢。” 闻欣扬起笑脸喊人:“大姐姐,二哥哥。” 夏梦奶声奶气跟着姐姐叫人。 夏晴拉着女儿介绍:“当初怀了双胞胎我们还以为是一儿一女,两个闺女也好,贴心又乖巧。” 夏晴家里只剩下自己一根独苗,她和丈夫商量后决定老二跟着她姓。 梁好很喜欢两个一模一样的小侄女,“两个女儿多省事呀,买衣服又方便。” 夏晴笑着调侃:“吃穿用品都要一模一样,老大生病吃药,老二连感冒药都要尝尝味道。” 梁好羡慕极了,简直是强迫症福音。 闻二山迫不及待拉着弟弟分享自己的事业。 他满面春风,伸出手腕显摆:“看我的手表,我跟老三一人买了一个,加起来花了四百块呢,这要是放在几年前哪敢想。” 他不由得庆幸:“多亏了老四你脑子灵活,要不是你的指点,家里楼房不会盖这么快。”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发布,个体经济逐渐冒头。 闻岩给家里写了一份信,出谋划策扶持二哥和三哥自主创业。 二哥性子老实,有一手做家具的好手艺;三哥没有木匠手艺,但是脑子灵活能说会道。 二哥的手艺好、工期短、价格实惠、最关键的是还负责送货上门,很快就在当地打开了口碑。 三哥帮忙拉订单和送货。 俩人短短两年时间就在县城租了一件店面,接县城的订做单子。 梁好的姑姑郑蕊在县城粮油站上班,丈夫是烟厂的主任,有夫妻俩帮忙介绍,生意源源不断。 当地不是没有木匠,只是没人做到像闻家兄弟俩这样的服务和价格,首先送货上门就做不到。 闻二山赚钱后立马把大队的山承包了,自家发达不忘帮扶大队,避免了红眼病背后说闲话。 这也是闻岩在信里给的指示。 闻岩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:“主要是你们愿意听我安排,即便我再厉害,还得看实施的人。” 二哥和三哥的赚钱速度出乎他的意料,尤其是他们俩舍得买手表,说明盈利不少。 闻二山乐呵呵傻笑:“我们都记着呢,还让夏晴帮忙总结出来,全都按照你教的来。你说砍树毁林让我们多在山上种树,什么杨木、杉木、桉木都种了,大队长还夸咱们家呢。” 老四在信里的原话说是“可持续发展”,他不明白是啥意思,总之不会害他就是了。 闻三河积极分享做生意的趣事:“我们一开始生怕别人退单,后面真碰上了被人退单的情况。做好的家具只能放在店里,没想到卖得挺快,还有顾客让我们做些成品卖。” 说起来他心里挺庆幸。老四觉得他能说善变,其实他不过是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。他跟人谈价钱的时候心里别提多紧张,后面慢慢适应才习惯。 他后面还给县长家送过家具,四舍五入算是认识当官的人了。 闻岩问他们:“二哥觉得现在的生活怎么样?” 闻二山挠了挠头:“特别好,以前做梦都不敢想咱家能顿顿吃米饭。” 闻三河的目标更远大:“我经常送货,见识到小县城的职工家庭一顿饭三个菜。我吃过的苦不想让我两个闺女跟着吃苦,如果可以我想把生意做大,给她们攒一笔丰厚的嫁妆,结婚后不用看人脸色。” 一想到自己捧在手心里的闺女长大后要伺候别人家的儿子,他心里就难受憋屈。他得多挣些钱,只有家底殷实闺女才不会受人欺负。如果闺女不想结婚,家里有钱养着她俩一辈子。 所以他要挣大钱。 闻二山愣住几秒,随即回过神赞同点头:“老三说得对,说不定以后孩子都往城里跑,我怎么也得给闻瑞把老婆本挣回来,买一套县城的大房子。” 尽管在闻岩眼里县城的房子买了也抵不过最终拆迁的命运,不过二哥和三哥有抱负那就好说了。 闻岩凝思片刻才开口:“既然二哥三哥想继续把生意做大,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打算。目前市场的空缺很大,任何行业都能大赚一笔。但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定价措施,必定会造成物价上涨。” 闻二山和闻三河面面相觑:“那咋整?我们把钱全都花了吗?” 第114章 鹅肝 (已修) 闻岩很快给出了解释。 他决定给闻三河一笔钱资助他创业, 自己只参与分红不插手公司运作和管理。 闻岩打算用扫地机器人、吸尘器、电动自行车和电动三轮车打开市场。 他要把国内和国外市场两手抓。 至于合作人选他已敲定,就是黄建刚。 s市有十个钢铁厂,黄建刚是第十钢铁厂的厂长。 回家第一天聚餐, 黄建刚和郑毅谈到钢铁厂的营业额莫名下滑, 还好有之前的家底兜着, 一时半会还能给工人们发得起工资。 郑毅给的解决办法是让他找企业合作,不能让工厂机器停下。其它钢铁厂也有产能过剩的问题, 都是跟当地企业合作创收。 比如近郊去年建造了一批新型社区的商品房, 专门用来供教授、医生等高级知识分子居住, 这个项目就被第三钢铁厂给拿到了。 黄建刚如梦初醒, 别人都在找外援,就他还在闷着脑袋生产钢铁。 郑毅如今行事愈发谨慎,除非是有重大政策才会给小舅子提点一句,平常跟亲戚都是职务回避。 黄建刚没有和姐夫有过利益往来,他的性子比较随遇而安,不像其它厂长野心勃勃。 只是现下厂里经营不善,要是发不起工人的工资他可就丢脸丢大了。丢脸是小事,他自己有家庭, 能感同身受工人拿不到工资的心情。 要是把工人的铁饭碗砸了, 他就是千古罪人。 闻岩向黄建刚提到合作的想法,黄建刚表达了同意合作的意愿。他其实心里不太相信闻岩的工厂规模能把钢铁厂的产能消化, 但是没别的办法了,只能先死马当成活马医。 闻三河一听自己要经营公司,他怀揣不安。 “我真的能行吗?” 闻岩语气稍缓:“我给你找了合作伙伴,保证不会让你孤军奋战。” 他有不少曾经的手下退伍回乡。不是每个人退伍都能转业分配工作, 有的退伍兵回家后选择种地,起码能保证一日两餐。 像一些受伤退伍的战士生活不便, 既不能种地又娶不上妻子,退伍费紧巴巴,生活穷困潦倒。 闻二山有些担忧地问:“开公司能行吗?报纸上说有个卖炒瓜子的傻子开公司招了一百来号人,一天赚几千块钱,别人都骂他是资/本/家/复辟。” 梁好停下了和夏晴嫂子的交谈,凑过来听热闹。 闻三河帮忙证明:“报纸上说那人在电影院门口卖瓜子,一天赚五百块钱。他家里钱多到发霉,别人晒谷子的晒场他用来晒钱,被人举报了。” 梁好兴致勃勃问:“处理结果呢?” 闻三河摇摇头,叹气:“没说,可能没事,也可能正在调查呢。” 闻岩给他们打了一剂定心针:“放心,我们的工厂会跟国营工厂合作,并且是帮助退伍军人再就业,国有工厂的福利待遇都会跟上,不存在剥/削工人。” 梁好扒着他肩膀帮忙出主意:“不如我帮你搞定两条全机械化生产线吧,你招一个看大门的大爷,再招两个开关机器的工人就可以了。” 闻岩深吸了一口气,抑制着内心的激动,面上露出少有的为难之色,“全机械化生产线我很心动,招工人是想为因伤退伍的战友提供一份稳定工作。” 梁好轻描淡写道:“那不正好吗?他们的工作内容负责开关机器、添加材料,不用做太多运动,对手脚不便的人很友好啊。” 闻岩肩膀微微一颤,想再确认一遍。 “确定可行吗?” 梁好极为苦恼地蹙着眉头:“如果残疾很严重的话还是装上机械外骨骼再工作吧,免得受工伤。” 屋里有大人有小孩,梁好被闻岩紧紧抱着,她害羞地把脸埋进他肩膀。 怎么好端端突然抱她,她也没说什么呀。 夏晴和春妮抿着嘴偷笑,闻三河听不懂全机械化生产线是啥意思,看老三的反应肯定是好东西。 在这间不到二十平的堂屋,闻岩几句话敲定了三哥下半辈子走向巅峰的人生。 给家里每个人把礼品分完,梁好累得直打呵欠。 几个孩子歪歪扭扭倒在实木沙发上睡着了。 实木沙发是闻二山亲手打的,上面铺着厚垫子防止坐久了腰酸屁股疼。实木沙发不输真皮沙发,还比真皮沙发便宜一半。 家里所有大件家具都是闻二山用好材料打造,没花一分钱,细节处彰显着用心。 梁好和闻岩在院子里洗漱完毕,一人怀里抱着一个孩子上楼。